接竹渡
在今江西乐平市东南乐安江北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 乐平县东南有接竹渡。
在今江西乐平市东南乐安江北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 乐平县东南有接竹渡。
在今甘肃庄浪县西。《明一统志》卷35平凉府:“阳三川在庄浪县西南七十里。山阳有三川,故名。”
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清一统志·南昌府一》:大沩山“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周四十里,西通湖南浏阳,东通新昌,南通萍乡。林木茂盛,昔为盗薮。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同治《南昌府志》卷2义
即今四川石棉县西北松林河。清光绪 《越嶲厅志》 卷6: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往紫打地(安顺场),“土千户王应元率土兵团练,暗将松林河桥拆毁,令乡村各寨坚壁清野”,致使石达开全军覆没。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清乾隆七年(1742)于此设巡司。
亦名蠡山。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大罗山,系罗山北段。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韦州:蠡山“在城西二十余里。峰峦耸翠,草木茂盛。旧不知何名。洪武中,庆府长史刘昉以其形似名之”。《清一统志·宁夏府一》:蠡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七十里。1858年太平军主将陈玉成与清军李续宾部激战于此,消灭清军六千余人,击毙李续宾、曾国华等,是 “三河大捷”的主战场。
一作桐城。福建泉州市的别称。五代闽留从效重筑泉州城墙时,于城周环植刺桐,城因此得名。宋、元时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写入其旅行记载。《马可·波罗行纪》 亦以刺桐城称泉州。北宋仁宗天圣时,诗人吕造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莎车城 (今新疆莎车县)。东汉永建二年 (127)属西域长史。南北朝时名渠沙国。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莎车城(今新疆莎车县境内)。属西域都护。魏、晋、南北朝时称“
①唐置,在今陕西太白县附近。②明置,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盐井卫:“禄马堡十里为绍兴堡, 又五里为平川驿, 五里为杭州堡。”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时人呼之销魂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