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山

文山

①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文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文水历榆城,又南径文山下, 山因以名”。

②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清一统志·漳州府》:文山“在龙溪县东二十里。一名观音岩。北临大溪,三面通潮。其右为水头山,脉自县南太平岭而下,至溪而止,与凤凰、石壁并称为水口”。

③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北。《清一统志·延平府》:文山“在尤溪县西北五里许,为县治之右弼……又有公山,与文山对峙,邑人义斋郑氏故居。宋朱松为县尉,秩满假馆郑氏,生朱子于此。先是二山草木繁密,及朱子生,野烧同时尽焚,山形毕露,俨若文公二字,二山因以此名”。

④一名观音山。在今福建漳州市东。明嘉靖《龙溪县志》卷1:文山,“俗名观音山,在十一都,山下人多业儒,科第相继,元进士林弼与国朝方伯林同建观澜书院于山”。

⑤在今江西乐平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文山“在乐平县东南七十里。山势磅礴,亘连广信之弋阳、贵溪二县。多幽险,今特设官镇之”。

⑥在今江西安义县南。《方舆纪要》卷84安义县:文山“在县南十里。峰峦秀丽”。

⑦在今江西吉安市东南。《清一统志·吉安府一》:文山“在庐陵县东南十五里。宋文天祥取以为号”。

⑧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十八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文山,“《州志》:其西有武山对峙。世传秦始皇东巡集文武于此,因名”。

⑨即文登山。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北。元于钦《齐乘》卷3文登县:“以地有文山,始皇召集文人登之,号曰文登。”

⑩在今广西全州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全州:文山“洮水出其下”。雍正《广西通志》卷13:文山“在(全州)城北三十里。昔有文蒙村,故名。山穴出泉,注为洮水”。


(1)古山名。(1)在今江西省吉安市东南。宋文天祥为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即取以为号。(2)即“文登山”。(2)集镇名。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西南部。属新坡镇。人口 1600。村庄坐落在一片火山岩石堆旁,文人较多,曾有三人中进士,故名。地处南渡江下游沿岸。产稻、红麻、瓜菜,有淡水养殖业。南渡江对岸属定安县。有公路通东线高速公路。


猜你喜欢

  • 飞狐陉

    太行八陉之一。即飞狐关。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涞源县交界处,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

  • 冉山县

    唐贞观六年(632)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红原县境。后废。

  • 闽安镇

    北宋置,属闽县。即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闽安。地当海水潮汐与马江相汇处,为省城福州的门户。《元丰九域志》 卷9福州闽县有闽安镇。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巡司于此。嘉靖中,倭寇突犯闽安,参将尹凤击败之;

  • 层峰驿

    唐置,在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明成化十三年(1477)曾于此置商南县。唐京都长安至邓、襄、荆州交通驿馆。即今陕西省商南县西皂角铺。杜牧《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诗。层,又作曾,《元氏长庆集》有《宿层

  • 渫水

    俗名铁水河。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为九澧之一。源出石门县西北龙门洞,东南流合诸水,至县西注于澧水。《水经· 澧水注》: 渫水 “出建平郡,东径渫阳县南……渫水又东注澧水,谓之渫口”。曾称铁水河。澧水支流

  • 五台

    集镇名。在山东省寿光市东部。属侯镇。人口3500。为原五台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境内有“南皮台”(南朝宋侨立南皮县),台周围有以台为方位命名的五村而得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有化工、板纸、地毯纱、

  • 茂县

    1913年改茂州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茂县。以茂州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治威州镇 (今汶川县)。1963年迁驻凤仪镇 (今茂县)。1987年复改茂县。在四川

  • 当归山

    在今云南施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8施甸长官司:当归山“在司(旧治)西北二十五里,产当归”。

  • 忠路宣抚司

    元末明玉珍改忠路寨置,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明洪武四年 (1371)改为忠路安抚司。

  • 华阴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改华州。(华huà)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