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山

文山

①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文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文水历榆城,又南径文山下, 山因以名”。

②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清一统志·漳州府》:文山“在龙溪县东二十里。一名观音岩。北临大溪,三面通潮。其右为水头山,脉自县南太平岭而下,至溪而止,与凤凰、石壁并称为水口”。

③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北。《清一统志·延平府》:文山“在尤溪县西北五里许,为县治之右弼……又有公山,与文山对峙,邑人义斋郑氏故居。宋朱松为县尉,秩满假馆郑氏,生朱子于此。先是二山草木繁密,及朱子生,野烧同时尽焚,山形毕露,俨若文公二字,二山因以此名”。

④一名观音山。在今福建漳州市东。明嘉靖《龙溪县志》卷1:文山,“俗名观音山,在十一都,山下人多业儒,科第相继,元进士林弼与国朝方伯林同建观澜书院于山”。

⑤在今江西乐平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文山“在乐平县东南七十里。山势磅礴,亘连广信之弋阳、贵溪二县。多幽险,今特设官镇之”。

⑥在今江西安义县南。《方舆纪要》卷84安义县:文山“在县南十里。峰峦秀丽”。

⑦在今江西吉安市东南。《清一统志·吉安府一》:文山“在庐陵县东南十五里。宋文天祥取以为号”。

⑧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十八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文山,“《州志》:其西有武山对峙。世传秦始皇东巡集文武于此,因名”。

⑨即文登山。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北。元于钦《齐乘》卷3文登县:“以地有文山,始皇召集文人登之,号曰文登。”

⑩在今广西全州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全州:文山“洮水出其下”。雍正《广西通志》卷13:文山“在(全州)城北三十里。昔有文蒙村,故名。山穴出泉,注为洮水”。


(1)古山名。(1)在今江西省吉安市东南。宋文天祥为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即取以为号。(2)即“文登山”。(2)集镇名。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西南部。属新坡镇。人口 1600。村庄坐落在一片火山岩石堆旁,文人较多,曾有三人中进士,故名。地处南渡江下游沿岸。产稻、红麻、瓜菜,有淡水养殖业。南渡江对岸属定安县。有公路通东线高速公路。


猜你喜欢

  • 中陶县

    三国魏置,属南安郡。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古县名。三国魏置,治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属南安郡。北魏属南安郡。太平真君八年(448年)废。

  • 白门

    即六朝建康宫城之正南门宣阳门,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史·明帝纪》:“宣阳门谓之白门,上以白门不祥,讳之。”《南齐书·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

  • 马蹄寺石窟群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河西岸。石窟群包括北寺、南寺、金塔寺、上中下观音寺和千佛洞等七窟。开凿年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年代较早的有金塔寺东、西窟和千佛洞第1、2窟。窟内造像题材和造像样式与迁洛前

  • 三硔滩

    在今江西武宁县东三洪。《清一统志·南昌府一》:三硔滩“在武宁县东七十里,接建昌县界。有数大石横列水中,名和尚石,为最险要处”。

  • 恩江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恩江“在永丰县治东南。合龙门江,径吉水入赣江”。《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恩江 “在永丰县南。旧名濒水,亦曰永丰水。源出乐安县及宁都州兴国县界,汇流经此

  • 石通洞

    在今湖北建始县西三里朝阳观下。宋黄庭坚游此洞,镌“涪翁”二字于石上,并留诗纪胜曰:“古木萧萧洞口风,昔人曾此出樊笼。崖前况有涓涓水,好涤尘襟去效翁。”在湖北省建始县城西朝阳观下。相传为古时五峰禅师修行

  • 保和殿

    ①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宫殿。政和三年 (1113) 建成。《续资治通鉴》 卷 91 载:“ (四月) 戊子,作保和殿,总为屋七十五间,上饰纯绿,下漆以朱,无文藻、绘画五采; 垣墉无粉泽,以浅墨

  • 牛耳山

    在今陕西耀县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54耀州:牛耳山“以两山东西分,若牛耳也”。

  • 常林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林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六年 (623) 为绣州治。天宝初为常宁郡治,乾元初属复为绣州治。北宋开宝六年 (973)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

  • 龙眼山

    在今陕西神木县东。《方舆纪要》卷5神木县:龙眼山“上有二穴,穿透如眼,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