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州

文州

①北周明帝二年(558)置,治所在葭芦郡(或名芦北郡,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文州,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五里白水江南岸)。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建中三年(782)移治今文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一带。宋端平后乱废。元复置,属图沙玛路。明洪武四年(1371)降为县。地处陇、蜀之间,岩陡谷深,径路悬绝,有阴平道,为入蜀捷径。

②隋大业十二年(606)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唐武德二年(619)改置基州。

③唐武德三年(620)于鲁邱堡置文州及药城县(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四年(621)文州废为文城县。

④五代梁开平初改成州置,治所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后唐同光初复改为成州。

⑤北宋置,为羁縻州,属宜州。治所在思阳县(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大观元年(1107)废为绥南砦。南宋绍兴四年(1134)复置文州。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十二年(1379)废。


(1)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建昌县(隋改长松县,今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南,建中中移治今文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属剑南道。北宋属利州路,南宋末废。元复置,以州治曲水县省入,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县。地处陇、蜀之间,为由陇入蜀捷径。(2)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大观元年(1107年)废为绥南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置,辖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带。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废。


猜你喜欢

  • 卤池汇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卤池汇“在县东南八里,即姚江所汇也。江流至此,纡回数曲,每曲约十余里,数曲间陆行不过十余里,而舟行则数十里”。

  • 乌仔别里山口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乌孜别里山口。清宣统《新疆图志》卷5:光绪十年(1884),“俄人乘我不觉竟越玛里塔巴尔山口,南侵入二百里至乌仔别里山口”。

  • 金牛峡

    又作五丁山。在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东金牛驿。《方舆纪要》 卷56汉中府: 金牛道,“ 《舆程记》: 自褒城西南九十里而至沔县,又六十里为青阳驿,又四十里为金牛驿,其相近者有五丁峡,亦曰金牛峡”。

  • 员背屿

    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员贝屿,在白沙岛东约四里。西南隅有员贝村。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载:员背屿,郑氏时“居民甚众,今止零落一二家”。

  • 万顷山

    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境、巫溪县西北境。《清一统志·夔州府一》 “永隆山”条下:“万顷山亦在县北。广数百里。中有万顷池。”道光《城口厅志》卷4:万顷山“在七保万顷池侧,距厅东二百二十里。皆老林,连秦岭”。

  • 官道口

    即今河南卢氏县北官道口镇。清光绪 《卢氏县志》 卷2: 官道口 “去县八十里”。

  • 陵子市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卷29: “陵子市在 (湘阴) 县西,即林子口县丞驻此。”

  • 韦洞营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韦洞营“万历七年, 筑城置戍”。

  • 东台湖

    在今安徽寿县城东北隅。《水经·肥水注》:“肥水又西径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复水,引渎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守敬按:“《凤台县志》:东台湖即今州城外东北

  • 桐寨铺

    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北桐寨铺镇。清乾隆 《唐县志》 卷 1 《集镇》: “桐寨铺,县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