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岩山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59合州: 斜岩 “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高十余里。有石横亘,岩腹如拖修帛,迤长四五里,岩以此得名。环左右百里,望之如积雪,与日相射。下有穴,俗谓之龙洞。水由洞中出。洞中有垣有宇,周以乳石,如笋如枿,有双石柱。龙潭石壁如削,水绕壁以出,流为大江”。《方舆纪要》 卷69合州: 斜岩山 “岩石奇胜,岩下有洞,内有龙湫”。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59合州: 斜岩 “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高十余里。有石横亘,岩腹如拖修帛,迤长四五里,岩以此得名。环左右百里,望之如积雪,与日相射。下有穴,俗谓之龙洞。水由洞中出。洞中有垣有宇,周以乳石,如笋如枿,有双石柱。龙潭石壁如削,水绕壁以出,流为大江”。《方舆纪要》 卷69合州: 斜岩山 “岩石奇胜,岩下有洞,内有龙湫”。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元改为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抚司。明废。
明天启初置野马川百户所,即今贵州赫章县东二十二里野马川镇。1932年设镇,后废。1984年复设野马川镇。
①在今浙江宁波市北。《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中大河在“县西三十里。源出慈溪之丈亭渡,由夹田桥过茅洲、化纸二闸,直达城西,亘五十里。昔时贯串城中,由城东入海,永乐以后由城西南新闸入浃口江”。②在今浙江
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面的中门。《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 曰: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 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一作榆眉、渝麋。西汉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千阳县城东侧龙王殿村西。以隃麋泽为名。东汉建武四年 (28) 封耿况为隃麋侯国。三国复为县,属扶风郡。西晋废。以产墨著名,后世因以隃麋为墨的代称。古县名。
元初置,属河南江北等处中书省。治所在荆南府路 (后改中兴路,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大悟、孝感以西,桐柏山、荆山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并入湖广行省。
又作打则、打者、第巴达克匝、得克达克则宗、打孜宗。即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1960年与邦堆谿、拉木谿、德庆宗合并设达孜县。“达孜”,藏语意为虎顶、虎峰。明初置,治今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城东北达孜。1960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北文殊河畔。《新唐书·李愬传》:元和十二年(817),“入白狗、汶港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攻淮西,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
金置,属历亭县。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三十里王杲铺。古镇名。金置,即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北王杲铺镇。《金史·地理志》:恩州历亭有王杲镇,即此。
“承雀山” 之讹。即凫山。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寰宇记》 卷14、《元丰九域志》卷1均作 “承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