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滩镇
即今福建寿宁县东南斜滩镇。明弘治中移渔溪巡司治此。
在福建省寿宁县东南部、斜滩溪两岸。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斜滩,人口2540。因河滩得名。1958年设金星公社,1959年改斜滩公社。1984年置镇。农、林业发达,盛产油茶籽、茶叶、猕猴桃等。有制茶、皮革、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是政福、福泰等公路交会点。
即今福建寿宁县东南斜滩镇。明弘治中移渔溪巡司治此。
在福建省寿宁县东南部、斜滩溪两岸。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斜滩,人口2540。因河滩得名。1958年设金星公社,1959年改斜滩公社。1984年置镇。农、林业发达,盛产油茶籽、茶叶、猕猴桃等。有制茶、皮革、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是政福、福泰等公路交会点。
亦作赤金蒙古卫。明永乐八年(1410)升赤斤蒙古千户所置,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后废。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复置赤斤卫,雍正四年(1726)裁。又作赤金卫、赤金蒙古卫。明永乐二年(1404
①三国蜀汉置,属越嶲郡。治所即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西晋废。《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初,越嶲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安上)县,去
1941年八路军359旅曾在此屯垦。1946年7月陕甘宁边区由原南泥湾垦区及延安县金盆区和固临县临镇区合置县级南泥湾垦区,治南泥湾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南泥湾)。1948年撤销。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5彭县:丹景山,“《旧志》以为山莳牡丹,春时红艳照人,故名”。自宋以来,盛种牡丹。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彭州牡丹为蜀中第一,而丹景山的黑、白牡丹尤
一名谷口山。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山海经·中山经 · 中次六经》: 廆山 “交觞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 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布伦口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引《海英路程记》:“自疏附县至布伦库尔五百三十里。”
北宋时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汉译称。宋张方平 《乐全集》 卷22: “秦州奏唃厮啰事”,称唃厮啰为 “武三咩” 人,武: 今西藏前藏地区; 三咩: 今扎囊县桑伊区。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三年(1585),“杨柳番出攻普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约在今四川省平武、松潘县境。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松潘杨柳番侵此。
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八里。《方舆纪要》卷43武乡县:八角山“以山形八角而名”。②在今甘肃陇西县北。《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陇西县:八角山“在县北八十里,以山岩层峙而名”。《清一统志·巩昌府一》:“在陇
①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以五水合流于关下而名。旧为隘口,可以守御”。②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忤水关。《方舆纪要》卷77随州:五水关“在五水山下,亦作仵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