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乡县

新乡县

①西晋元康五年 (295) 置,属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北周废。

②隋开皇六年 (586) 析汲县、获嘉二县置,属卫州。治所在新乐城 (即今河南新乡市)。《寰宇记》 卷56新乡县: “取新中乡以为名。” 大业初属河内郡。唐属卫州。元属卫辉路。明属卫辉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划归平原省。由新乡县析置新乡市。1952年划回河南省。


(1)古县名。西晋元康五年(295年)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属晋昌郡。北周废。(2)今县名。在河南省北部。面积524平方千米。人口43.5万。属新乡市。辖8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新乡市红旗区。西周为鄘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获嘉县(治今新乡县西张固城村),属河内郡。西晋属汲郡。东晋废。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复置,治新乐城(今新乡市)。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共城(今辉县市区)。隋开皇六年(586年)析汲、获嘉二县地置新乡县,治新乐城(今新乡市城区),属河南郡。以汲县新中乡简称新乡命名(《太平寰宇记》)。唐初属义州,后属殷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县为镇;元祐二年(1087年)复置新乡县,属卫州。元属卫辉路。明、清属卫辉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县政府驻小冀镇。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53年县人民政府移入新乡城区。1960年废入新乡市,1961年复置新乡县。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3年属新乡市。地处太行山南山前平原和黄河、卫河洪积平原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卫河、共产主义渠和东、西孟姜女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稻、棉花为主。有化肥、机械、化工、造纸、建材、面粉、榨油、水泥、制药、食品加工等厂。京广、新焦、新兖、辉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新范、新长、新原、新济、新河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西汉获嘉故城遗址、赵佗墓、袁绍墓、黄河故道汉堤等。


猜你喜欢

  • 桃村集

    即今山东栖霞市东南六十里桃村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栖霞县东南有桃村集。

  • 西黄村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七十里西黄村镇。明于此设巡司。《清一统志·顺德府二》:西黄村巡司“旧曰西黄社。明崇祯六年设巡司于此。本(清)朝因之”。民国时设县佐。

  • 栈道

    亦称 “栈阁”、“阁道”。我国古代在今陕、甘、川、滇诸省境内山岩险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国时开始修建。《战国策·秦策》: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汉书·张良传

  • 大犹山

    在今江西上犹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大犹山在“县北二十五里。亦名犹石嶂。耸拔中峙,群山拱揖其旁。上有月岩。又有龙池,深不可测”。

  • 百节峒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2唐崖长官司:百节峒在“司南里许”。

  • 新都国

    西晋咸宁二年 (276) 改新都郡置,封司马该为新都王。治所在雒县 (今四川广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什邡、新都、金堂、德阳、绵竹等市县地。太康六年 (285) 复为新都郡。

  • 牟乡

    在今山东沂南县东南。《春秋》:宣公九年(前600),“秋,取根牟”。杜注:“根牟,东夷国也。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

  • 乐陵郡

    东汉建安中置,治所在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西晋改乐陵国, 移治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北魏仍改乐陵郡,还治乐陵。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乐陵、阳信、无棣、利津等市县地。

  • 麻陇千户

    亦作麻通。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四川白玉县。清宣统元年 (1909) 改流设白玉州。1913年改为白玉县。

  • 田地郡

    北魏时高昌国置,治所在田地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魏书·高昌传》:“永平元年,(麹)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仍求内徙,乞军迎援。”即此。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