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城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帝平定海内,以项籍起江东,恶其强盛,分徙吴之大族置之他郡,迁涂山氏于此,因号新吴”。东汉灵帝中平中于此置新吴县。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帝平定海内,以项籍起江东,恶其强盛,分徙吴之大族置之他郡,迁涂山氏于此,因号新吴”。东汉灵帝中平中于此置新吴县。
在今四川阆中市城内。《舆地纪胜》卷185阆州:会经楼“雍子仪元祐中家于将相坊,筑会经楼,经、史、子、集,京本、蜀本、浙本各一本,总三万余卷。苏公轼为题额,范百禄已下皆有诗,蒲宗孟有记”。
①又名陉头、凉陉。在今河北独石口外滦河上游。为辽帝、皇后避暑、狩猎之地。《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下: “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陉而已。
在今江西宜春市北。《明一统志》 卷57袁州府: 泞泉 “在府城北三十里。溉田万余亩”。
三国蜀析兴古郡盘南置, 属降都督, 旋废。西晋永嘉五年 (311) 复置,属宁州。治所在梁水县 (今云南开远市)。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北至江川、华宁诸县,东有砚山县
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境克鲁伦河。金幼孜《北征录》:明永乐八年(1410),成祖亲征阿鲁台等,五月顺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东行,“初七日次玉华峰。初八日发玉华峰,胡骑都指挥款台获虏一人至,知虏在兀古儿扎河。晚
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八十里八棵树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图:东南有八棵树。
北魏置,属中部郡。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东七十里石堡村。隋开皇三年(583)废。
北宋置,属长汀县。即今福建连城县南莒溪镇。《元丰九域志》 卷9及 《宋史·地理志》 汀州长汀县皆载有莒溪铁务。
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明初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属高罗安抚司。宣德九年(1434)属施州卫。清初改为木册土司。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明
一名遮虏障。西汉太初三年 (前102) 路博德筑,以遮断匈奴入侵河西之路。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汉书·地理志》 注: 师古曰,“阚骃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后汉书·窦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