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方城

方城

①战国燕邑,后为赵地。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史记·赵世家》:悼襄王二年(前243),“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即此。西汉置方城县。

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陈郡项县:“有方城。”即此。

③在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北。《左传·僖公四年》:楚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杜注:“在南阳叶县南。”《续汉书·郡国志》 叶县:“有长山, 曰方城。”

④一名长城。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四十二里万城乡。《水经·沮水注》:“沮水又东南径长城东。”《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方城在“府西北六十里。或云孙吴所筑,取故方城之名。……宋末,荆南制置使赵方子葵守方城,避父讳改曰万城”。《清一统志·荆门州》:方城“在当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相传唐郭子仪筑。旁有秣马山。明初尝移县治此”。

⑤春秋庸邑,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楚“使庐戢梨侵庸,及庸方城”,即此。


(1)古邑名。(1)春秋庸邑。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使庐戢梨侵庸,及庸方城”,即此。(2)战国燕邑。今河北省固安县西南方城。《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十二年(前243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即此。(2)古迹名。(1)又名万城,亦称连堤。春秋战国时楚国所筑长城。东段筑于春秋前期,始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东经叶县南,折向东南,过洪河、汝河上游,讫泌阳县东北;西段筑于战国楚顷襄王时(前298—前295年),始今邓州市北,沿湍河东侧向北,又沿伏牛山麓折向东联结春秋方城。全长千余里,主要以方城山等连接河堤筑成,“无土之处,累石为固”。《淮南子·墬形训》列为九塞之一。周衰楚盛,楚守此以与中原诸侯抗衡。是中国文献记载最早修筑的长城。(2)相传三国吴筑,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晋书·职官志》: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及江左初,省南蛮校尉,寻又置于江陵”。而《水经注·沔水》:“方城即南蛮府也。”则南蛮府治江陵之方城。(3)相传唐郭子仪筑,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明初曾为当阳县治。(3)集镇名。在河北省固安县城西南部。属彭村乡。人口 2300。汉方城县置此,故名。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有塑料、电焊等厂。固马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梁村

    即今广西宾阳县东梁村,接贵港市界。明置巡司于此。村名。在海南省琼海市西北部。属万泉镇。人口500。清末从广东高州府吴川县迁此,为林氏单姓居住,取名梁村。盛产甘蔗,素有“甘蔗村”之称。有公路接嘉岭公路。

  • 涂 (塗) 岭

    即今福建惠安县北涂岭镇。元元统二年 (1334) 置涂岭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1387) 废。明嘉靖 《惠安县志》 卷 2: 涂岭山“在观音山北。昔有涂姓者居之,兄弟三人既没而为神。今郡城东湖滨有昭

  • 硖石镇

    即今浙江海宁市。明嘉靖 《嘉兴府图记》卷3: “唐置硖石镇,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因名。” 南宋初设巡检司,元至正时设税课务,明初改税课局,兼置河泊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三十五年 (1

  • 中寨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

  • 山枣市

    即今湖南湘乡市西南二十里山枣市。清同治《湘乡县志》卷1《市镇》有山枣市。

  • 老龙堤关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9襄阳县“柳关”条下:“府西九里为老龙堤关。堤东临汉江,西抵万山,府城东北之扞蔽也。”

  • 乌沙堡

    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元史·太祖纪》:六年(1211)秋七月,“命庶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即此。

  • 东木根山

    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魏书·序纪》:东晋太宁二年(324),惠皇帝拓拔贺傉“以诸部人情未患款顺,乃筑城于东木根山,徙都之”。《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东木根山“在府北。《志》云:五原有木根山。此山在

  • 龛谷县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龛谷堡置,属兰州。治所在今甘肃榆中县南二十里小康营乡。正大三年 (1226) 为金州治。蒙古至元七年(1270) 省入金州。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龛谷堡

  • 松岐山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克度乡南。《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松岐山 “在 (克度) 里寨南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