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津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四十里方山下。《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方山”条引《吴兴掌故》云:“陈武帝为信武将军, 自长城遣二千人夜下方山津,即此。”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四十里方山下。《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方山”条引《吴兴掌故》云:“陈武帝为信武将军, 自长城遣二千人夜下方山津,即此。”
亦名僰口,即僰溪 (今綦江) 注入长江之口。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寰宇记》 卷136江津县: “南齐永明五年,江州县自郡城移理僰溪口,即今理也。” 《明史·地理志》 江津县: “东南有僰溪口,僰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1)在江苏
明永乐元年(1403)改必里千户所置,属朵甘都司。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一说在今兴海县西南。后废。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必里千户所置,治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后废。
在今四川荣县城清富山麓。明正德 《四川志》 卷19: 荣王旧城 “在 (荣县) 治西一里。宋光宗居潜邸之时, 开熙元年诏以卫国公为皇子, 赐名贵诚,封荣王。筑城周二百丈。元末隳废”。《
商代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一说今河南范县东南。《殷虚书契前编》 1·29·4: “戊寅,王兽膏鱼禽。”春秋为鲁邑高鱼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袭卫羊角取之,遂袭我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拜城 (今新疆拜城县)。十年 (1884) 属新疆温宿府。民国初属阿克苏道。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天山山脉中段
北魏延兴二年(472)置,治所在朗陵(今河南确山县南三十二里任店)。后徙治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西魏改为淮州。(1)北魏太和中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西魏改名淮州。
①即今甘肃临洮县东东峪沟。《水经·河水注》: “滥水又西北,径武街城南,又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秔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又西北流,注于洮水。”②即今青海贵
即今西藏察隅县西北波罗。清末刘赞廷 《波密日记》: “由科麦县至察隅县,计程六百三十五里。由县治西南行,三十里俄京宿,一百二十里至波罗宿。” 即此。“波罗”,藏语意为搬回。相传当地人是从外地迁回来的。
①即燕。西周封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后世为与南方的燕相区别,故称北燕。②又名黄龙国。十六国之一。东晋义熙五年(409)冯跋灭后燕,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史称北燕。高云死,跋即天王位于昌黎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