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
在辽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西。古为山东人渡海至辽东的顺路,故名旅顺。明置旅顺口关于此。明 《辽东志》 卷2: 旅顺口关在 “ (金州) 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后金天聪七年(1633) 六月,皇太极遣军攻克旅顺口,遂派军驻守。清光绪六年 (1880) 为北洋舰队之军港。二十年(1894) 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侵略军占据。二十四年 (1898) 又被帝俄强租。三十一年 (1905) 日俄战后,复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
在辽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西。古为山东人渡海至辽东的顺路,故名旅顺。明置旅顺口关于此。明 《辽东志》 卷2: 旅顺口关在 “ (金州) 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后金天聪七年(1633) 六月,皇太极遣军攻克旅顺口,遂派军驻守。清光绪六年 (1880) 为北洋舰队之军港。二十年(1894) 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侵略军占据。二十四年 (1898) 又被帝俄强租。三十一年 (1905) 日俄战后,复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即今阿什河)得名。有新、旧两城。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清一统志·吉林二》:阿勒楚喀城“旧城周二里。……雍正三年,设协领、佐领、防御官兵驻此
即今湖南津市市。明宪宗时置三州驿于此。清名津市渡。《清一统志 ·澧州》: 津市渡 “在州东二十里”。津市镇在渡口,清设澧州通判,又尝寄州治于此。
南宋建。在今浙江新昌县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新昌县:孝行砩在“县南一里。宋邑令林安宅所开, 自城东虎队岭导流入东洞门,绕南门而西,以达于三溪。砩长十余里,溉田千余顷,附郭居民咸仰给焉”。
古名温谷水。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源出县西北山,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下游亦名散渡河。《明史·地理志》 通渭县:“北滨渭,西有华川,东流入焉。”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崎头乡。为海防要地。明于此设兵戍守。
亦名和滩。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六十里长江中。《方舆纪要》 卷69万县: 大江 “湖滩水势险急,春夏泛溢,江面如湖”。《宋史·孟珙传》:嘉熙中,“大元兵度万州湖滩,施、夔震动”。即此。
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北。清雍正元年(1723)置阿革寨土百户。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1151) 析临淮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金明昌六年(1195) 与盱胎县合并,并移治今盱眙县西北 (淮水北岸,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废入临淮
北周置,属宕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唐贞观三年 (629) 省入怀道县。
一称三汊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旧唐书·李师古传》载:唐贞元初,淄青帅李纳“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谓之三汊,交田绪以通魏博路”。八年(792),纳卒,子师古袭位,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