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利山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隋书·地理志》:金泉县有昌利山。《寰宇记》 卷76怀安军金堂县:“昌利山有一石室,三门,中可容九十人。今人呼为三龙门是也。”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隋书·地理志》:金泉县有昌利山。《寰宇记》 卷76怀安军金堂县:“昌利山有一石室,三门,中可容九十人。今人呼为三龙门是也。”
1936年4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庆阳、环县二县析置,治曲子镇(今甘肃环县东南曲子镇)。1950年5月撤销,并入庆阳、环县二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6年由甘肃省环县和庆阳县析置,治今环县曲子镇。县以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大理市西郊天生桥附近。唐樊绰《蛮书》卷3:“开元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和,亦八诏之数也。”在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天生桥。《蛮书·六诏》:“开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县河。源出洛南县西南,东北流注于洛河。《水经·洛水注》: “洛水又东历清池山,东合武里水,水南出武里山,东北流注于洛。”
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商水县析置,治周家口 (今河南周口市)。在河南省东部。面积1.19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48平方千米)。人口 1074.7 万(市辖区36.7万)。辖川汇区和商水、西华、淮阳、
指楚国。为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周人对楚国的贬称。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石南镇。《方舆纪要》卷108兴业县:“龙津江桥在县南门外,往来通津也。”
即察罕诺们汗旗。在今青海贵南县南,与同德县北境交界处。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1太平县:汾阳山“以汾水经其南而名”。
①北周武成二年(560)置,为西疆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西北白龙江北岸。《元和志》卷39合川县:“有三谷水, 至县东合流, 因以为名。”隋开皇三年(583)罢郡,县属叠州。唐武德三年(620)移治交
①即今江苏扬中市南八桥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扬中县有“八字桥镇”。②又名镇八士桥。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八士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图:东北有八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