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国县

昌国县

①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东汉属齐国。南朝宋废。

②南朝宋改临朐县置,属齐郡。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隋开皇六年 (586) 改名逢山县,大业初复名临朐县。

③南齐置,为宋平郡治。治所即今越南河内市。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道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一带。贞观十年 (636)废。

④东魏武定元年 (543) 置,属齐郡。治所在雁门川 (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

⑤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道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贞观十年 (636) 废入平道县。

⑥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鄞县置,属明州。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南宋属庆元府。《宋史·高宗纪一》: 建炎三年 (1129) 金兀术犯临安府,高宗乘楼船逃至海上,“次昌国县”。元属庆元路,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昌国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昌国县,属明州府。二十年 (1387)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属齐郡。南朝宋废。(2)南朝宋改临朐县置,治今山东省临朐县。属齐郡。隋废。(3)南朝齐置,治今越南河内市。属交州。隋初废。(4)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置,治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属武州。北齐废。(5)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鄞县置,治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属明州。南宋属庆元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州。十七年复置县隶州。二十七年废县存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降为县。二十年废。


猜你喜欢

  • 于都斤山

    亦作都斤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周书·突厥传》:“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古山名。见于《通典·边防》。又作都斤山(《隋书·北狄传》、《太平寰宇记》)、郁督军山(两

  • 秦岭县

    隋开皇中改伯阳县置,属秦州。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大业初属天水郡。唐贞观十七年 (643) 省入清水县。古县名。隋开皇年间改伯阳县置,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属天水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 旧邳州

    即古邳州。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

  • 车头河

    在今贵州平坝县南十里。《清一统志·安顺府》:车头河“水势百折,渔舟往来其中,其下流为洛阳河”。

  • 七圣山

    即七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三里。《清一统志·兰州府一》:七峰山“亦名七圣山”。

  • 山丹河

    ①在今甘肃武山县西。源出岷县东城儿峪,东北流经武山县西入渭水。《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山丹水“亦来自岷州,流经县西十五里山丹铺,因名”。②亦作删丹河。黑河支流。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山丹县西。《清一统

  • 绵上县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属太岳区。治绵上 (今山西沁源县西北)。1945年12月撤销,并入沁源县。(1)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属西河郡。北宋庆历六年(

  • 吴会镇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南约二十四里。原名吴汇,后人取《滕王阁序》中“指吴会于云间”,改为吴会。《清一统志·松江府二》:吴会镇“元置邹城巡司于此,明裁”。

  • 平舒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十里平城乡。北魏孝昌中废。②北魏改东平舒县置,为章武郡治。治所即今河北大城县。隋属河间郡。唐属瀛州。五代周改名大城县。③东魏天平中在军都城(今北京市昌平县境)侨置

  • 汀江

    一名汀水、大溪、正溪、鄞江。为韩江上游。在今福建省西南部。源出长汀县北武夷山麓,南流经上杭、永定二县,至广东大埔县三河和梅江汇合为韩江。长260公里。《舆地纪胜》卷132汀州《风俗形胜》引《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