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明中都城

明中都城

在今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明洪武二年 (1369) 九月,诏 “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营建达六年之久。主要建筑有外、中、内三城。外城周五十余里,中城周十三里,内城周六里。内城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有太庙、社稷、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中都国子监、演武厅、校场等。清康熙六年 (1667) 移凤阳县治于城内,改称县城。现仅存西华门、午门及一段城墙。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明中都皇故城。在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下诏,“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以其发祥之地凤阳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集中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营建达6年之久。主要建筑有外、中、内三城。外城周25千米多,中城周6.5千米,内城周3千米。内城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雕饰奇巧。有太庙、太社稷、大都督府、御史台、朝日坛、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中都国子监等建筑。清康熙时,诗人张宣《登中都鼓楼》诗云:“飞甍画栋连空起,濠梁城外月如水。踏春人踞最高颠,灯光散落千门里。”《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是古代最豪华壮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艺术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时期的新风格,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明亡后,内城建筑基本完好,清康熙六年(1667年)凤阳县治移于内。此后历经沧桑,中都城毁坏,现仅存残破的西华门、午门及一段970米城墙。近年已对西华门、午门进行部分修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中左翼左旗

    又称西路中左翼左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车车尔勒格。

  • 和众河堡

    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和众河堡 “嘉靖四十一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二里。西藩威远,东蔽左卫,为往来接济之处”。

  • 荒田庄

    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四十里荒佃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昌黎县图: 西南有荒田庄。

  • 永清墟

    即今广东龙门县西南九十里永汉镇。清移庙子角巡司于此。

  • 达木殊喀巴普山

    又作达木楚克喀巴布山。在今西藏阿里境内冈底斯山之东。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此。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唐古忒(藏)语:达, 马也。达木殊, 马王也。喀, 口也。巴普,盛食糌粑木盒也。山形似马, 口有泉流出

  • 桃源店

    即今福建大田县西北桃源镇。明置桃源巡司于此,旧属漳平县,嘉靖十六年 (1537) 改属大田县。(1)即今福建省大田县西北桃源。明时于此置巡检司。(2)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天平山。

  • 域谷水

    即今山西永和县西仙芝河。《水经·河水注》: “域谷水东启荒原,西历长溪,西南入于河。”

  • 隗山

    一名嵬山。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九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泽州端氏县有 “隗山”。即此。

  • 款场铺

    即今贵州三穗县东款场乡。旧属天柱县。《清一统志·镇远府》 “县前铺” 条下: 又有 “款场铺” 等,“皆天柱县管理”。

  • 养鱼铺

    即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养鱼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汉川县东南有养鱼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