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昔阳县

昔阳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栾州。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十八年 (598) 改名鼓城县。

②1914年改乐平县置,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治今河北省晋州市。属定州。十八年改为鼓城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省。属晋中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人口23.4万。辖5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西汉于今县西南置沾县,属上党郡。东汉建安中置乐平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乐平郡,乐平县并入沾县,属太原郡。孝昌二年(526年)于今和顺县重置乐平郡及乐平县。北齐郡、县同迁沾城(今县城)。隋开皇初废郡,县属并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县置辽州,并置东山县。大业二年(606年)废辽州及东山县,乐平县属并州。唐武德三年(620年)于乐平县再设辽州,六年辽州移治辽山,乐平改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乐平复属并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属太原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乐平县改属平定军。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属平定州,兴定四年(1220年)升县为皋州。蒙古至元初废州复县,至元二年(1265年)省县为乡入平定州,七年复置乐平县。明因之。清嘉庆元年(1796年)废乐平县为乡入平定州。1912年恢复乐平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称昔阳县,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归阳泉市,1960年复县。1983年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地处太行山中段,松溪河、清漳河、潇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高粱、豆类、麻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铜、铅、石膏、硫黄、耐火土、黏土、云母、石灰石、石棉、浮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纺织、酿酒、造纸等。阳涉铁路、207国道、昔九等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石马寺、古长城等。


猜你喜欢

  • 渑河

    源出今河南渑池县东北广阳山,南流入谷水。《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左会北溪,溪水北出黾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

  • 梅家畬堤 (隄)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固本堤” 条下: 梅家畲堤“在府 (治今临江镇) 东十五里。旧有堤,成化以后为洪水所坏,垂修垂圮,民不能田,嘉靖初悉力修筑,始不为患。崇祯十一年复决

  • 婺水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为乐安江上游。《元和志》 卷28歙州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 《寰宇记》 卷104歙州婺源县: 婺水 “源从县西北大廉山下出,南流九十里至县绕城过,与斜水合,南流入

  • 雁石岭

    一名石砚岭。在今福建龙岩市东北雁石镇。地险仄,为戍守要道。明 《寰宇通志》 卷47漳州府: 砚石岭 “在龙岩县东,峰峦秀丽,气脉融和,取其石琢砚,甚光润”。《清一统志·龙岩州》: 雁石岭“岭北为雁石渡

  • 层台山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层台乡。《方舆纪要》卷123赤水卫:层台山在“卫西南百里。山高箐密,烟雾晦冥,接毕节卫界,层台驿置于此”。

  • 徐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升徐州置,属江苏省。治所在铜山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宿迁以西,及安徽砀山、萧县地。1912年废。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置,治铜山县(今江苏徐州

  • 大鳌山

    在今福建龙海市南。《方舆纪要》卷99海澄县:大鳌山在“县(治今海澄镇)西南十里。蜿蜒巍峨,特耸二峰,形如笔架”。

  • 柏梁

    一作柏海。即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鄂陵湖的合称。《旧唐书· 吐谷浑传》: 唐贞观九年(635) 击吐谷浑,“又达于柏梁,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也焉”。即“柏海”。

  • 白纳长官司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贵阳府。清以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在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属贵州宣慰司。后废。

  • 万丹

    ①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万丹乡。清置汛于此,有把总驻守。②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北岸万丹。《顺风相送》“万丹往池汶精妙针路”条:“万丹出屿外,用乙卯、单卯、甲卯,沿茭绿巴、茭荖园头、遮里问、吧哪大山及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