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州

晋州

①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资治通鉴》: 东晋咸安元年 (371) 二月,“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胡注: “前此未有晋州;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秦盖于此置晋州也。”后废。

②北魏建义元年 (528) 改唐州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临汾郡。义宁初改平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 (今临汾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 升为平阳府。产矾,唐置矾官,北宋有炼矾务。

③南朝梁大宝元年 (550) 改豫州 (西豫州) 置,治所在怀宁县 (今安徽潜山县)。北齐天保六年(555) 改曰江州,南朝陈太建五年 (573) 复为晋州。隋开皇初改为熙州。

④北周置,治所在绛县 (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建德五年 (576) 废。

⑤金兴定四年 (1220) 置,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南张芹村西。元废。

⑥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1215) 置,元属真定路。治所在鼓城县 (今河北晋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晋州市及安平、饶阳、武强三县地。明洪武初,省鼓城县入州,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1913年改为晋县。


(1)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以唐州改置,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北齐后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又以平阳郡改置,治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为晋州。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平阳府。唐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霍州、汾西、洪洞、浮山、安泽等市县地。产矾。唐置矾官,宋有炼矾务。(2)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约相当今湖北省黄梅和安徽省宿松、望江、太湖、潜山等县及桐城市部分地。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改为江州。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复为晋州。隋开皇初又改熙州。(3)北周置,治绛县(今山西绛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绛县、侯马等市县一带。建德五年(576年)废。(4)金兴定四年(1220年)置,治西张寨(今山西寿阳县西)。属太原府。元时废。(5)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置,治鼓城(今河北晋州市晋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晋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市县。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雍正后不辖县。1913年改为晋县。


猜你喜欢

  • 大通湖

    在今湖南南县东南。《清一统志·澧州一》:大通湖“在安乡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常德府沅江县界,亦洞庭之一隅也”。在湖南省东北部南县东南。原系洞庭湖一部分,由于泥沙淤塞而后筑堤围垸与大湖分开成内湖。20世纪

  • 长乐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寰宇记》卷100福州:长乐山“在州东六里。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因名白马山。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71潼川州:长乐山“在遂宁县西。形如蟠龙,

  • 谒泉山

    即隐泉山。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水经·文水注》: “文水又南径 (平陶) 县,右会隐泉口,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旸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

  • 麻塘

    ①在今江西上高县西南。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四川珙县南一百一十里洛表镇麻塘坝。此地沿螃蟹溪两岸的山崖上有著名的僰人悬棺,约有一百多具。距地表低者十数米,高者数十米,乃至上百米。棺为木质,形如长匣。或依岩

  • 阳谿

    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一说在武山县西南。《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建兴八年(230),“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

  • 白水寨

    ①南宋置,属黎州。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宋史·范成大传》:淳熙年间,“白水砦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疑贰,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②在今福建惠安县北。《方舆纪要》卷99惠安县:

  • 姑孰城

    古城名。三国吴黄武间 (222—229) 筑,即今安徽当涂县治。城濒姑孰溪,西临江口,为沿江要津,建康 (今南京市) 西南门户。《晋书· 王敦传》: 太宁元年 (323),“敦移镇姑孰,帝使侍中阮孚赍

  • 阳泉山

    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宋书·刘道济传》:元嘉间,氐奴、赵广“因诈言司马(指司马飞龙)殿下犹在阳泉山中,若能共建大事,则功名可立”。即此。

  • 高吴

    即高鱼。在今山东郓城县北。《旧五代史·梁书 · 太祖纪一》: 乾宁二年 (895),“遣朱友恭帅师复伐兖,遂堑而围之。未几,朱瑄自郓率步骑援粮入于兖,友恭设伏以败之,尽夺其饷于高吴”。

  • 白水陂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寰宇记》卷16泗州临淮县:“邓艾庙在白水陂上,去县南一百二十里。艾于此置屯田四十九所。其陂东西长三十五里,去县百里。”即“白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