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朱方

朱方

①春秋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东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齐庆封“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即此。后属楚,更名谷阳。秦于此置丹徒县。

②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因南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而京口春秋时为朱方地,故名。《南齐书·臧荣绪传》:“隐居京口教授。……建元中,(司徒褚渊)启太祖曰:‘荣绪’朱方隐者。”


(1)古邑名。春秋吴邑。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丹徒镇。《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齐庆封“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一作吴国县。《史记·吴太伯世家》:王余祭三年(前545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秦置丹徒县。(2)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因南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而京口春秋时为朱方地,故称。《南齐书·臧荣绪传》:“隐居京口教授。……建元中,(司徒褚渊)启太祖曰:‘荣绪’朱方隐者。”


猜你喜欢

  • 白乳泉

    古名白龟泉。在今安徽怀远县城南郊。唐贞元年间(785-804),因泉内曾有一只白龟流出,因以得名。北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与其子同游,并留有《涂山荆山记所见》诗:“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见此泉

  • 黄安县

    ①西魏改华阳县置,为华原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隋属普安郡。唐武德初属始州,先天二年 (713) 改属剑州,天宝初又属普安郡,乾元初复属剑州。唐末改为普成县。②明嘉靖四十二年 (1

  • 天目溪

    即桐溪。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元丰九域志》卷5:睦州分水县有“天目溪”。宋《景定严州续志》卷9分水县:天目溪“源出天目山,绕县境而南,达于浙江,可胜百斛舟,若于潜、若昌化,旧航粟浙江,胥此焉入”。

  • 见子陵

    即“南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余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刘德信率兵自汝州讨伐,“与泚众战于见子陵,破之”。即此。

  • 昭潭驿

    明置,在今广西平乐县西。《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昭潭驿 “在府城西。驿之东为递运所”。

  • 零丁洋

    一作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元至元十五年 (1278),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曾经此,作《过零丁洋》 诗,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名句。又作伶仃洋。在今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外。南宋末文天祥

  • 六印江

    在今福建福安市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六印江在“县南百里。中有六小屿”。

  • 古营集

    俗呼古戎集。即今山东曹县东北古营集镇。清康熙《曹县志》卷1《集镇》:古营集在“县东北三十里”。

  • 比阳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改属广平郡。北魏改置阳平县。隋开皇七年(587)改为饶良县。大业三年(607)复置比阳县,移治今泌阳县,为淮安郡治。唐为唐州治。天祐三年(906

  • 神山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余里。《辽史·地理志》 泽州神山县: “神山在西南。” 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2引 《元一统志》: 神山 “在惠州西南十三里。东西长十里,南北广八里”。②即翁公山。在今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