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商、周诸侯国。姒姓。《史记·夏本纪》:“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正义》引《括地志》:“汴州雍丘县,古杞国城也。周武王封禹后,号东楼公也。”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七十里)。杞文公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余里)。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古国名。商方国,在今河南省杞县。后绝。周武王克殷,封东楼公于此。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春秋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杞文公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猜你喜欢

  • 吴公坝口

    古之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光绪《绥远旗志》卷2:“白道岭在城北三十里。俗名吴公坝。”

  • 鼎湖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汉书·郊祀志》 晋灼注: “荆山在冯翊怀德县 (今陕西大荔县东南) 也。

  • 民主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东部之黄岩岛。为一近三角形暗礁,周长约46公里。礁湖内水清绿,边崖陡峭。珊瑚礁狭带上有大石柱立,远处可见。最高者为南岩,海拔1.8米。其北又有北岩。黄岩岛实为包括南岩和北岩在内的

  • 峨眉山

    ①在今山西新绛县南。《方舆纪要》 卷41绛州: 峨眉山 “在州南十里。《志》 云,山迤逦连闻喜、夏、猗氏、临晋、荣河诸县界,西抵黄河,东抵曲沃西境,亦曰峨眉坡,亦曰峨眉原,即中条之坡阜也”。②即峨岭。

  • 迷易所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迷易千户所置巡检司,属会理州。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南撒莲。1951年改设迷易县。1952年改为米易县。

  • 石臼戍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境。《元和志》卷32:峨和县“在石臼戌北大江之西”。

  • 舂陵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昌州置,治所在枣阳县 (今湖北枣阳市)。辖境约当今湖北枣阳市及河南唐河县地。唐武德三年 (620) 改为昌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州置,治枣阳县(即今湖北枣阳市)。辖境

  • 汉洋河

    一名渔洋关河。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部及枝城市西南部渔洋河。《方舆纪要》卷78宜都县“清江”条下:汉洋河“在县西十里。源出蛮界,经长阳县之渔洋关入县境会清江入大江”。县境多山。崎岖难行,惟此河可通

  • 刘庄场

    北宋置,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串场河旁之刘庄镇。产盐。旧属兴化县,清时有盐大使驻此。民国间并入草堰场。

  • 思善县

    三国魏改思善侯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时改东汉思善侯国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属汝南郡。西晋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