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山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下滨海,旧名屯门山,上有滴水岩及虎跑井。《纪事》 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下滨海,旧名屯门山,上有滴水岩及虎跑井。《纪事》 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
又名新仪镇。即今江西南昌县(莲塘镇)西南市汊街。南宋范成大《揽辔录》:乾道癸已(1173)闰正月“九日宿市汊,缘岸居人,烟火相望,有东郊气象”。明设市汊驿及市汊巡司。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十六国春秋·后赵录》:石虎建武二年(318),“建九华宫, 以三三为位,故谓之九华”。《清一统志·彰德府二》:九华宫“在临漳县西,故邺城东北隅。石虎所建”。
即今安徽芜湖市北临江之弋矶山。《明一统志》 卷15太平府: 驿山 “在芜湖县北八里,临大江。南唐时设馆驿,列市肆于此,故名”。
唐置,属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右玉城。《资治通鉴》: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寇振武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子仪乘胜拔静边军”。胡三省注: “宋白曰: 云中郡,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涂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后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属茂州。后废。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元和志》卷9彭城县:吕梁故城“在县东五十七里。春秋时宋之吕邑,至汉以为吕县。城临泗水,高一百四十尺,周回十七里。此城东二里有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中上,一在水
自今山西原平市东北至阳明堡 (今代县西南阳明堡镇)。长35.3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7年建成。今为京原线的一段。
在今新疆霍城县东北。元刘郁 《西使记》: 海铁山 “西南行二十里,有关曰铁木儿忏察,守关者皆汉民,关径崎岖栈道。山关至阿里麻里城”。
①亦作弘阳镇。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漠二镇来降”。②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保定府清苑县:宏阳镇“在府西北。《志》云:唐初高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太池千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太池县,属宜良州。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北二十四里汤池镇。二十一年(1284)后废入宜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