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县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昌县置,为昌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元和志》 卷21枣阳县:“因枣阳村为名。” 大业初为舂陵郡治。唐属随州。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 升为枣阳军。元降为县,属襄阳路。明属襄阳府。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88年改设枣阳市。
古旧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昌县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属昌州,大业初为舂陵郡治。南宋置枣阳军,为军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南阳府,十九年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88年撤销,改设枣阳市。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昌县置,为昌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元和志》 卷21枣阳县:“因枣阳村为名。” 大业初为舂陵郡治。唐属随州。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 升为枣阳军。元降为县,属襄阳路。明属襄阳府。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88年改设枣阳市。
古旧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昌县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属昌州,大业初为舂陵郡治。南宋置枣阳军,为军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南阳府,十九年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88年撤销,改设枣阳市。
即今陕西定边县东南新安边乡。明成化十一年 (1475) 于中山坡置。《方舆纪要》 卷61榆林镇: 安边营 “有二: 旧营,地名深井,成化中移治迤南中山坡,曰新安边营。《五边考》: 西路参将驻新安边营,
即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披甲驰幸镇江府。是日,金兵过扬子桥”。村名。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与古运河西岸高旻寺隔河相望。属施桥
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六十里派潭镇。清有千总驻防。
金置,属秀容县。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里寨底村附近。
①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山海经·海内东经》: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屈原 《离骚》: “邅吾道兮洞庭。” 关于洞庭湖的演变,长期以来地理学界、水利学界根据近
在今江西新干县西。《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柸山镇在 “县西十里。有巡司”。
即今山东东明县南三十里东明集镇。亦曰南东明集。金时移东明县治此。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境或附近地。《方舆纪要》 卷105崖州: 罗活寨 “在州东北。其地膏腴,黎‘贼’ 常据此,曰罗活峒。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设耕屯,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使道
明置,属宁夏前卫。即今宁夏平罗县西南周城乡。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北禄市镇西南化城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