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柞水县

柞水县

1914年改孝义县置,属陕西关中道。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南部。面积 2322 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乾佑镇。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丰阳县地于今柞水县置安业县;乾元元年(758年)更名乾元县;永泰元年(765年)县治被羌族烧毁,迁治于城西;长庆二年(822年)迁回旧址;光启二年(886年)又迁治城西北玉谷;龙纪元年(889年)复迁回旧城。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年)又改名乾祐县,属京兆府。金初降县为镇,辖地入咸宁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乾祐巡检司,至元二十九年复设乾祐县,三十一年废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又设乾祐巡检司,后废;景泰三年(1452年)分咸宁县南部地于野猪坪置镇安县,治今夜珠坪,以城南有镇安河,故名;天顺七年(1463年)治迁谢家湾(即今镇安县永乐镇)。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分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于今药王乡大山岔设孝义厅,属西安府;嘉庆七年(1802年)治迁今址。1913年撤厅设孝义县。次年改名柞水县,属关中道。以城西柞水河得名。1950年属商雒专区。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镇安县,1961年复设,1964年属商洛专区。1969年属商洛地区,2001年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山地区。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7%。金钱、金井、马耳峡诸河汇入社川河东南流;乾佑河南流经镇安县分别注入汉水。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71%。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并产核桃、板栗、油桐、柿树、柞树等及五味子、连翘、猪苓、黄芪、金银花等药材。野生动物有羚牛、盘羊、大熊猫、小熊猫、林麝、金猫、花面狸、大鲵、水獭等。矿产以铁、金、银、铜、钛、重晶石、石灰石为主,铁矿储藏尤富。有农机、丝织、面粉、酿造、制药、水泥、建材等厂。西康铁路、商沙公路经此。名胜有石瓮子溶洞群风景区。


猜你喜欢

  • 滃溪

    亦作翁溪、翁水。即今广东翁源县境之翁水。《明史·地理志》 翁源县: “东有灵池山,滃溪出焉,即泷头水。”

  • 石炭堡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铜鼓卫:石炭堡“在卫西”。

  • 灵泉县

    ①亦作零泉县。北周置,属林虑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隋属魏郡。唐武德四年(621)废。②北宋天圣四年(1026)改灵池县置,属成都府。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废入简

  • 上村镇

    即今山西屯留县东上村乡。《清一统志·潞安府》“寺底镇”条下:上村镇“在县东二十里”。在山西省屯留县城东部。面积59.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上村,人口2710。1949年为老军庄二区。1

  • 都尉城

    在今江西樟树市。汉豫章都尉治此,故名。隋大业二年(606年)筑,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

  • 启夏门

    唐长安外郭城南面偏东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陕西师大东侧。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东南,为唐长安城南面东门。乾宁二年(895年)王行瑜入京师,昭宗出启夏门入南山,即此。

  • 明河

    ①古沙水 (蒗荡渠) 支津。在今河南郸城县境。《水经· 渠水注》: “沙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支津,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

  • 高傒墓

    俗称白兔丘。又称高敬仲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敬仲镇白兔丘村南。高傒,号白兔,谥敬仲。又称高子。齐正卿。《史记·齐太公世家》:“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小白自莒返国后,“高傒立之,是为桓公”。“桓

  • 平粮台古城遗址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东南八里大朱庄西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山文化古城遗址。城址高出周围地面3—5米,面积5万平方米。1979年开始作过多次发掘。城址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185米,城墙残高3米多,宽10

  • 南部郡

    南朝梁置,属南梁北巴州。治所在南部县(今四川南部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南部县地。西魏改为新安郡。南朝梁时置,治南部县(今属四川)。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部县及阆中市南。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