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河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溧河,“淯水支流。自马渡堰分流,至新野县界,仍入于淯”。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溧河,“淯水支流。自马渡堰分流,至新野县界,仍入于淯”。
即上桑植长官司。元置,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
北魏焉耆国地,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魏书·西域传》:万度归讨焉耆国,“击其边守左回、尉犁二城,拔之”。
一作长乐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元和志》卷1万年县:长乐坡“在县东北十二里。即浐川之西岸,旧名浐坂,隋文帝恶其名,改曰长乐坡”。《资治通鉴》:唐天宝十三年(754),“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高力士饯之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清潭港”条:“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从水窦港登,劫攻东南水门及东北栅,城陷。三十八年,复由水窦港登岸,盘据三沙,官军就围之,贼寻遁去。”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四十里。《水经·渭水注》:“(狗枷)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资治通鉴》:唐乾宁二年(895),昭宗“出启夏门,趣南山,宿莎城镇……徙幸石门镇”,即此。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河栏镇。民国 《辽阳县志》 卷4: 河栏沟 “距城三十里”。
即今河北沽源县南之葫芦河。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2:乌可尔河“源出独石口北乌可尔老泉(即独石泉),西北流经察哈尔镶白旗界会随客河,西流注克勒泊”。
①北宋置,属安岳县。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六十里清流场。《舆地纪胜》 卷158普州: 艮岩 “在安岳之清流镇,有泉石佳致,杜孝严有记”。在场南有宋代磨岩造像。②北宋置,属新繁县。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清流镇。③
清康熙十四年(1675)置,属察哈尔左翼。驻地在扎哈苏泊(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苏木)。1914年改称察哈尔左翼正蓝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察哈尔部编置。驻扎哈苏台泊(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