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村
即蓝村。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清同治《即墨县志》 卷2有栾村。
即蓝村。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清同治《即墨县志》 卷2有栾村。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一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司前溪“出大万山,东北流,入于铜仁大江”。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黄洞山在 “府西三十里。山深远,旧为贼巢。弘治十一年,御史万祥言,惠州有黄洞山贼即此。山脉蜿蜒而东,至府西十里为新村岭,郡邑之屏障也”。古山名。
即今湖南常德市东四十里沅水北岸牛鼻滩镇。清代有县丞驻此。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溧河,“淯水支流。自马渡堰分流,至新野县界,仍入于淯”。
隋开皇七年(587)改延陵县置,属绥州。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宋废。古县名。隋开皇七年(587年)改延陵县置,治今陕西省吴堡县北。属雕阴郡。唐初废。
北宋置,属龙安县。在今四川安县北。后废。
在今贵州都匀市东。《明史·贵州土司传》:弘治二年(1489),“苗‘贼’七千人攻围杨安堡,都指挥刘英统兵觇之,为所困。命镇巡官往援,乃得出”。即此。
在今安徽砀山县附近。《方舆纪要》 卷25砀山县 “龙扒沟” 条: “又有盘盆河,万历二十五年河臣杨 一魁议,空砀山之地,北导李吉口下浊河,南存徐溪口下符离,中存盘盆河下小浮桥,三河并存,南北相去五十里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北。明金幼孜《北征录》:“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此即三石山也’。”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属上隽郡。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塘湖镇。隋开皇九年(589)废。古县名。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置,治今湖北省通城县东南。属上雋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