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
古称浴水、治水。《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北流,……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桑乾或溹涫音讹。俗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永定河上游。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上源恢河出山西省北部管涔山,向东流经宁武、朔州、山阴、怀仁、应县及河北省阳原、宣化、鹿等市县,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洋河后入官厅水库。长500千米,流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壶流河、御河、浑河。干流建有册田水库。
古称浴水、治水。《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北流,……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桑乾或溹涫音讹。俗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永定河上游。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上源恢河出山西省北部管涔山,向东流经宁武、朔州、山阴、怀仁、应县及河北省阳原、宣化、鹿等市县,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洋河后入官厅水库。长500千米,流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壶流河、御河、浑河。干流建有册田水库。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六灶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北六灶镇在“邑西北二十四里”。在上海市南汇区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六灶,人口2500。因原为六灶汛地,故名。明成集市。清
①三国魏改辽东属国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 (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西晋改属平州。十六国前燕移治龙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属营州。前秦为平州治。后燕属平州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北十里。《明史·地理志》 岑溪县:“东北有乌峡山。”《方舆纪要》卷108岑溪县:乌峡山“壁立万仞,险峻可凭”。
1948年当地解放后由洛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南洛阳市。简称洛。在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面积1.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44平方千米)。人口633.8万(市辖区148.9万)。辖涧西、老城、西工、吉利
在今山东济宁市南二十四里唐口镇寺下郝村东。原名香葬堆,后因在堌堆上建寺院,故改今名。堌堆高4米,直径10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发掘其底层均为石匣, 中上层每个大石匣又装有若干小石匣。石匣内随葬品有
清末中坝得马、中坝麦马、中坝班马三司合称。驻牧在今青海杂多县境。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上:“中坝麦马、中坝班马、中坝得马三族,同牧鄂穆曲及阿云、当木云之上源。东与囊谦、苏鲁克为界;南以当拉岭与藏边
一作泗川郡。秦王政二十三年 (前224)置,治相县 (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秦末曾移治沛县 (今江苏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泗洪、宿迁以西,丰县、沛县以南,安徽萧县、濉溪、涡阳、利辛等县以东,淮河以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十八里。《资治通鉴》:南朝宋大明三年(459),竟陵王诞在广陵(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举兵反,命南兖州刺史沈庆之讨之,“上虑诞奔魏,使庆之断其走路,庆之移营白土,去城十八里”, 即此。
又名临津镇。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香沉镇。《舆地纪胜》 卷168隆庆府: 废临津县在 “府东一百三里……南齐置胡原郡,隋改临津县。本朝熙宁五年废为浆池镇”。
即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四十里马桥乡。清光绪《永城县志》卷15《灾异志》: 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僧王亲攻马村桥”。民国初置县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