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 (1001) 分西川路置,治所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盐亭、西充、渠县以南,金堂、资阳、荣县、屏山、筠连以东,和大竹、邻水、合川、永川、合江以南地区。重和元年 (1118) 改为潼川府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分峡路置,为川峡四路之一。治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嘉陵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沱江中下游及四川省筠连县、合江县以北以西地区。重和元年(1118年)改为潼川府路。
北宋咸平四年 (1001) 分西川路置,治所在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盐亭、西充、渠县以南,金堂、资阳、荣县、屏山、筠连以东,和大竹、邻水、合川、永川、合江以南地区。重和元年 (1118) 改为潼川府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分峡路置,为川峡四路之一。治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嘉陵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沱江中下游及四川省筠连县、合江县以北以西地区。重和元年(1118年)改为潼川府路。
即今西藏加查县西南拉绥。《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拉巴随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拉巴随又作拉岁、拉载。清雍正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加查县西南拉绥区。
在今陕西华阴市西。《晋书·苻坚传》:慕容泓起兵屯华阴, 苻坚使苻叡击之,“战于华泽,叡败绩, 被杀”。即此。《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九年(384), 胡三省注:“华泽即华阴之泽也。”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方舆纪要》 卷78石首县 “绣林山” 条下: “县西二里有楚望山,一名望夫山。相传昭烈泊舟江北沙浦,孙夫人于此望之。”
即今甘肃卓尼县西录巴寺。清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30洮州厅番寺: 有录巴寺。
①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涟源市东。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衡阳郡。南朝宋省入湘乡县。②三国吴置,属宁浦郡。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兴道县。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湖
明洪武中千户所置,属南直隶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江苏高邮市。清康熙十七年 (1678)废。
①黄河支流。在今山西省中部。源出宁武县管涔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在河津市西入黄河。《山海经·北次二经》:“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
即错拉。今西藏错那县。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镇。民国 《资中县续修资州志》 卷2: 球溪镇 “旧名球溪场。在县西一百里龙结乡。涧水流绕场后,三里许至小三江口与四眼桥涧水合,更东流二十里至大三江口入资江。商舶往来,颇称繁盛”
在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新五代史·职方考》: “五代之际,置榷盐务于海傍,后为瞻国军,周因置 (滨) 州。” 元于钦 《齐乘》 卷4: “ (滨)州北门外。五代之际所置。遗迹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