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屯
在今河北威县东梨园屯乡。为清末山东冠县、河北威县一带义和拳活动中心。民国 《威县志》 卷20: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激起事变”。
在今河北省威县东。清末冠县、威县一带的义和拳以此为活动中心。
在今河北威县东梨园屯乡。为清末山东冠县、河北威县一带义和拳活动中心。民国 《威县志》 卷20: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激起事变”。
在今河北省威县东。清末冠县、威县一带的义和拳以此为活动中心。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分为左、右二旗,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乌苏、奎屯两市西南部。
又名北口、虎北口。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古北口。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新唐书·地理志》 燕乐县:“东北百八十里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天祐十年(913
在今辽宁北票市南。《辽史·地理志》 兴中府:“有大华山,小华山。”清代名巴颜华山。《清一统志·承德府一》:巴颜华山“在朝阳县东北,土默特右翼境。汉名大华山。其南为右翼贝子驻处,巴图察罕河发源于此”。
又作独洛河、独乐水、独逻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新定县置,属新安郡。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仙居村附近。隋开皇九年 (589) 省。仁寿三年 (603) 复置,属睦州。大业初属遂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徙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舆地纪胜》 卷188蓬州: 李特读书台 “在斗子山,李特微时尝隐是山,妇人侯氏归之,昼侍几砚,夜直灯烛,后特以妇为妃,故镇初名贤妃”。
唐南诏乌蛮部落之一,属会川都督。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元史· 地理志》泸沽县: “在 (礼) 州北。昔罗落蛮所居,至蒙氏霸诸部,以乌蛮酋守此城,后渐盛,自号曰落兰部,或称罗落。” 元至元十五年
①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越溪乡。明洪武三年(1370)置巡司于此。清康熙时设千总驻守。②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越溪 “在州东北三里。自景泰山流下,而至超悟寺曰越溪,又东与东溪会,
在今河北深州市南。《后汉书·冯异传》:更始二年 (24),光武自下曲阳驰至滹沱河,“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爇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即此。
在今贵州修文县北阳明洞。《清一统志·贵阳府》: 玩易窝 “明王守仁穴山麓为之,读 《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