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棰崖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棒棰崖,“隆庆元年,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势甚猖獗,既折墙而出,至棒棰崖迷失道,坠坑死者无算”。即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明隆庆元年(1567年),三卫董忽力勾土蛮入侵,由边墙而出,至棒棰崖迷道,坠死者无数,即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棒棰崖,“隆庆元年,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势甚猖獗,既折墙而出,至棒棰崖迷失道,坠坑死者无算”。即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明隆庆元年(1567年),三卫董忽力勾土蛮入侵,由边墙而出,至棒棰崖迷道,坠死者无数,即此。
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清一统志 ·贵阳府》: 瓮真河 “在贵定县西南小平伐司西。下流入清水江”。
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白龙。《清一统志·廉州府》:白龙寨“在合浦县东南五十里。明洪武中设八寨防倭”。明洪武中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西南白龙。为明防倭所设八寨之一。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江口鼓楼山。明置巡司于此。在今福建省莆田县东。明初置巡检司于此,属兴化府。清废。
指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朝鲜呼长白山为白头山。民国《安图县志》卷1:“白头峰,在天池南稍东。山峰隆起,上有孤石,形如佛顶,朝鲜名为白头山, 以其形相似故也。由池至巅十一里。”在吉林省东南中国和朝鲜边境
指今新疆新源县巩乃斯河地带。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12: 空格斯 “地势宽平,气候温暖,饶水草,宜耕牧,为伊犁东南最近要地。……三面峰峦环抱,而空格斯郭勒复襟带其间”。
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九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中东部。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兴坪街,人口2260。原称荒坪,后改今名。1950年为荔浦县一区安东乡。1958年
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酒林乡。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长滩里有 “酒场垭场”。
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吉阳镇。清置巡司于此。
北宋淳化元年 (990) 置,治所在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上犹水流域。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南安路。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分虔州置,治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属江南西
在今云南通海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河西县: 碌磎河 “在碌磎山下。自县 (今河西镇) 北水磨村流入,周回八十里。中产鱼族,甚美,流经通海县,为通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