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文底。《汉书·戾太子传》: “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 注: “孟康曰: 阌,古閺字, 从门中旻。 建安中, 正作阌。” 《续汉·郡国志》: 湖县 “有閺乡”。 《水经·河水注》: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永安县置,属吴兴郡。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西。以县有武康山而得名。隋开皇九年 (589) 废,仁寿二年 (602) 复置,属湖州。徙治今德清县 (武康镇)。大业三年 (607)
即今四川乐至县东南回澜镇。清道光 《乐至县志》 卷5: 倒流镇 “距城五十里”。光绪 《乐至县志》 卷2: 咸丰十年 (1860),“八月,张逆 (指白莲教首领张子总) 窜县南倒流镇,知我有备,乃绕过
西魏改汝南郡置,治所在京池县 (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北周末废。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吴明口。明《全辽志》卷2前屯卫:“障塞,铁场堡吾名口台起, 至锦川营小河口台止。”
唐咸亨二年(671)于故金川县置,属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垂拱二年(686)为吐蕃所陷,废。后复置。五代时,移治废通化县,改为通化县。古县名。唐咸亨二年(671年)以生羌户置,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
又名五华山、京兆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寰宇记》卷84武连县:五子山“在县北七十三里。西自龙州界,迤逦斜连马阁山顶,其山至此,特起五峰,雁行相次,高五百丈,因名五子山”。《方舆纪要》卷68剑州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嘉应州图:州东北有白渡墟。
西晋时建,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汉水西岸岘山上。《水经·沔水注》: “羊祐之镇襄阳也,与邹润甫尝登之,及祐薨,后人立碑于故处,望者悲感。杜元凯谓之堕泪碑。” 《元和志》 卷21襄州襄阳县:“岘山,在县东南九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29) 九月,“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围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还”’。《水经·洧水注》: 七里沟水 “又南历烛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