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武冈军置,属湖南道宣慰司。治所在武冈县 (今湖南武冈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新宁、绥宁、洞口诸市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改为武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武冈军置,治武冈县(今湖南武冈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武冈、洞口、新宁、城步、通道、绥宁、邵阳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武冈府。元至正七年(1347年)瑶族吴天保起义,陷武冈路,即此。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武冈军置,属湖南道宣慰司。治所在武冈县 (今湖南武冈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新宁、绥宁、洞口诸市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改为武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武冈军置,治武冈县(今湖南武冈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武冈、洞口、新宁、城步、通道、绥宁、邵阳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武冈府。元至正七年(1347年)瑶族吴天保起义,陷武冈路,即此。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卢镇。元属太平路。元末太平路曾治于此。明属太平府。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并入永康州。古县名。北宋羁縻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北驮卢。属邕州。元为
金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南。即唐敷政郡之洛盘县治。
又名蔡泾镇。即今江苏江阴市南之南闸镇。清光绪 《江阴县志》 卷2: 南闸镇 “市临运河,两桥环峙,河之东岸较盛”。
指秦筑之长城。《古今注·都邑》: “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即长城。《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即今江西宁冈县东柏路。1929年1月4日至6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边界各县县委的联席会议,即柏露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 “六大” 决议,讨论了粉碎敌人第三
一名七里头。在今湖北南漳县西七里。《方舆纪要》卷79南漳县:七里滩镇“旧为盗贼出没之所。向有巡司。嘉靖中移置于保康县之常平堡”。
①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9林县:鸡冠寨“元至正中避兵处”。②在今广东韶关市北。《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鸡冠寨在“府北十里”。③在今四川兴文县南。明都掌蛮依阻之地。《方舆纪
在今陕西彬县北。《方舆纪要》卷54邠州:永定堡,“《志》云:唐太宗讨薛举时筑”。
亦作杨尖。即今江苏无锡县东羊尖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羊尖镇在城东北七十里。”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羊尖,人口 7000。宋名杨尖市,以杨姓
①有大、小雄山。大雄山在今河北雄县西南二里,小雄山在其东南一里许。《方舆纪要》 卷12雄县: 大雄山 “高峙数十丈,峰顶广夷,一名望山,以其标领群岫为众望也。其左翼为小雄山,奇峰牙列,石罅甘泉出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