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城

武城

①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磁县西南。《史记·赵世家》: 幽缪王迁二年 (前234),“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清一统志·汾州府一》:武城 “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秦遣武安君白起伐赵经此,故名”。

③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又称南武城。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娄县:“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 《越绝书》 卷2: “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

④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五里南武山下。一说在今山东费县。《春秋》: 襄公十九年(前554),“城武城”。《清一统志 ·济宁州 》: 武城“俗传为曾子故里,今讹为阿城”。

⑤春秋时鲁邑,后亦名南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左传》: 襄公十九年 (前554),鲁 “城武城”。即此。西汉置南成县。

⑥一作东武城。春秋赵邑,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战国策·赵策一》: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即此。西汉置东武城县。

⑦一名武延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原为申国地,春秋时属楚。《左传》: 僖公六年 (前654),“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襄公九年 (前564),“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即此。

⑧一名武口城。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长江北岸沙口村。《水经·江水注》: “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南至武城,俱入大江。” 《资治通鉴》: 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湘东王绎声讨侯景,“军于郢州之武城”。胡注: “盖今之沙武口,即其地。”

⑨春秋晋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左传》: 文公八年 (前619),“秦人伐晋,取武城”。即此。战国属魏,亦称武下。秦置武城县。


(1)古邑名。(1)春秋申邑,后属楚,名武延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左传》僖公六年(前654年):“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公元前564年,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皆即此。(2)春秋晋邑。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左传》文公八年(前619年):秦伐晋,取武城,即此。(3)又名南武城。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春秋》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城武城”,以御齐师,即此。参见“南武城”。(4)春秋楚邑。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北。《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年):“武城黑谓子常曰……”(5)又名东武城,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战国策·赵策一》: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即此。(6)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攻赵武城,即此。(2)古城名。又名武口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南。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萧绎驻军郢州武城,即此。


猜你喜欢

  • 龙驹场

    亦作龙居场。即今四川仁寿县西龙正镇。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3仁寿县:龙居场“在县西五十里”。

  • 符黑水

    即今四川宜宾市和高县、珙县境之南广河,为长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南广县: “汾关山,符黑水所出,北至僰道入江。” 《水经· 江水注》: “江水又与符黑水合,水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导源汾关山,北

  • 猷州

    唐武德三年 (620) 于泾县置,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八年(625)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安徽省泾县西。八年废。

  • 石家庄市

    1947年解放后改石门市置,治石家庄(今河北石家庄市)。简称石。在河北省西部偏南,西邻山西省。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455.8平方千米)。人口910.5万(市辖区211万)。辖

  • 杜田河

    亦作渡田河。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杜田河“在县北。《志》云: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复折而西流,名曰赤水渡。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为河明潭,下流注于东

  • 广乡

    在今陕西华县西。《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冯翊人郭质起兵于广乡以应秦”,移檄讨姚苌。胡三省注:“魏收《地形志》:郑县有广乡原。”在今陕西省华县西。《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

  • 卡伦站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卡伦镇。《清史稿·地理志》:吉长铁路四站“饮马河、卡伦、长春、头道沟”。

  • 白沙井

    在今湖南长沙市城南白沙街附近。为江南名泉。《清一统志·长沙府》:白沙井“在善化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甘冽,汲之不竭”。

  • 勐 (猛) 朗坝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清光绪十八年 (1892) 至三十四年 (1908) 为镇边厅治。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迁治于此。1959年设勐朗镇。

  • 宣化辽墓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区下八里村。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张世卿墓。建于辽天庆六年 (1116)。由墓道、墓门和前后二室组成,室内壁画分布于墓室四壁和顶部,绘出行、伎乐、宴饮等活动。墓顶绘彩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