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遂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
遂,又作隧。晋、魏时期易水(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北瀑河)流经武遂县境的俗称。《水经注·易水》: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隧县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年),前燕王慕容皝袭赵,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即此。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
遂,又作隧。晋、魏时期易水(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北瀑河)流经武遂县境的俗称。《水经注·易水》: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隧县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年),前燕王慕容皝袭赵,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即此。
在今广东潮安县西北古巷镇南枫洋村。旧属海阳县,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四年 (1371) 移治今潮州市南园头村。嘉靖末废。
又名奕山。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南三十里。《水经·潍水注》: 密水 “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山势高峻,隔绝阳曦。晏谟曰,山状鄣日,是有此名”。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千户村。《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千户庄堡“驻西宁县,距府城一百里。有把总防守”。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寰宇记》卷100福州:长乐山“在州东六里。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因名白马山。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71潼川州:长乐山“在遂宁县西。形如蟠龙,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补仁”。
①在今江西庐山,地当星子县北。《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锦绣谷,“ 《庐山记》,谷中奇花异草不可殚述,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被锦绣,故以为名”。②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半里。《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锦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礼志》: 三国吴太元元年 (251) 十一月,“祭南郊,其地今秣陵县南十余里郊中是也。晋氏南迁,立南郊于巳地,非礼所谓阳位之义也。宋孝武大明三年,……乃移郊兆于秣陵牛头
亦名西溪河。即今四川西充县、南充市境之西充河。《清一统志 ·顺庆府一》: 西溪水,“按《舆图》 名蛮子河。自西充县东北发源,西南流经县东,又折东南至府城南入江”。
即正洲隘。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正州场)。清同治 《高县志》 卷6: 哨楼山“在正州。突兀高朗,登临四顾,群山在目。曩时镇雄夷猓相侵,居民于此建楼探哨,故名”。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 番纳牟山在 “州治西北。州之镇山也。驿道经此,一名云南陂。陂陀相续,往来者行石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