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宁陵
南朝宋武父孝皇帝陵。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永兴宁陵“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南朝宋武父孝皇帝陵。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永兴宁陵“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明永乐三年(1405)置,在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后废。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南之五号河,注入岱海。《清一统志·察哈尔》:奄遏水下海“在(镶红旗察哈尔)南四十里。蒙古名黛哈池。……按黛哈池颇为巨浸,莽喀图、阿拉齐、巴尔哈孙共汇其中”。
南朝陈天嘉元年 (560) 置,为宜都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枝城市。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名宜昌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名宜都县,为江州治。后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荆州府。民国初
即临溪县。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五十里西来镇西。《隋书·地理志》 作蒱溪县。
即今西藏普兰县东北之楚郭贡巴。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卷18: “西番 (藏) 语,垂果谓浴,沙尔谓东,果,门也,地有玛帕木池,浴之可避虎灾,故名。”
唐方镇名。为河北三镇之一。宝应元年(762)以幽州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遂统称卢龙节度使。治所在幽州(今北京城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永清县及北京市房山区以东与长城以南地区。其后为李怀山、朱希彩、朱
①指春秋时吴国后期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刘渊林注曰:“吴都者,苏州是也。”②指三国吴都建业,在今江苏南京市。晋左思有《吴都赋》。
即平阳宫。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杨家沟乡以东、阳平镇以西。
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毕底城“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今名司丕提。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英国侵占克什米尔,拉达克、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
即白山。在今新疆库车县北。《新唐书·西域传》:“龟兹一曰丘兹,一曰屈兹,……姓白氏,居伊逻卢城,北倚阿羯田山,亦曰白山,常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