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清县

永清县

①北周保定二年(562)改大洪县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会昌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辽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属顺天府。民国初属京兆尹。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③五代周显德六年(959)置于益津关,为霸州治。治所即今河北霸州市。北宋景祐二年(1035)废入文安县。

④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南安县置,属南安路。治所即今江西上犹县。十七年(1280)复名南安县。


(1)古县名。(1)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大洪县置,治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属光迁郡。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入房陵县。(2)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置,治今河北省霸州市。为霸州治。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并入文安县。(3)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南安县改名,治今江西省上犹县。属南安路。次年改名上犹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部。属廊坊市。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36.8万。辖5镇、5乡(含1回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永清镇。唐时取“边境永清”之意;一曰因境内永定河水流湍急,浑浊多沙,时常为患,故取“河水永清”之意为名。春秋战国为燕国地。东汉以后为安次县地。唐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置武隆县。景云元年(710年)改名会昌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永清县,治今县城,属幽州。辽属析津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总管府。明初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顺天府。清因之。1914年属京兆特别区,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并入霸县,1961年复置。1968年属天津地区。1973年改属廊坊地区。1988年撤销廊坊地区,划归廊坊市。地处海河平原,白洋淀、文安洼区北部。永定河流经北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甘薯。为省出口棉花生产基地县。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化工、编织、建材、机械等工业。廊霸等公路经此。古迹有大辛阁石塔。


猜你喜欢

  • 宜兴府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宜兴军置,属常州。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二十年 (1283) 降为县,次年又升为府。元贞元年 (1295) 改为宜兴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宜兴军置,治今江苏省宜兴

  • 伊屯门

    又作伊通边门。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故址在今吉林长春市南。《清一统志·吉林二》:伊屯边门“在吉林城西北二百八十里。东距法特哈边门一百七十七里,旧设有官兵驻防”。

  • 河头中营

    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九峰镇。旧为平和县治。《清一统志 ·漳州府》: 河头中营 “今平和县治。本南靖县地,明正德十四年,南赣抚臣王守仁讨平象湖流恩等 ‘贼’,上言南靖县治,僻在一隅,所辖芦溪、平和、长乐等

  • 拓州

    西魏改宜州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寰宇记》 卷147峡州: “后魏改宜州为拓州,盖取开拓之义。” 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北周改为峡州。西魏改宜州置,治夷陵县(今宜昌

  • 大渡口镇

    又名锦衣镇。即今四川纳溪县西长江岸大渡口镇。清嘉庆《江安县志》卷1:大渡口“县东五十里佛渡场”。1950年划归纳溪县,为县著名大镇。(1)在安徽省东至县北部、安庆市区对岸。面积100.2平方千米。人口

  • 城山

    ①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方舆纪要》 卷11平谷县: 城山在 “县东六十里,四山高耸,中宽平如城”。②在今河北井陉县南三十里障城山。《方舆纪要》 卷14井陉县:城山在 “县 (按,在今县西南城关镇) 东

  • 杜沟

    在今河南上蔡县东。《方舆纪要》卷50上蔡县:杜沟“旧有沟凡五,东流入于澺水。后汉初,县令杜诗所浚,因名。蔡地西亢而东卑,五沟浚,民始无泛溢之患,故址犹存”。

  • 大沽口

    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入海口南岸。《清一统志·天津府二》:“大沽口,众水由此入海,即《通典》所云三会海口。”为海防要地,清于此设海口营。《畿辅通志》卷93:“大沽海口宽一百五十丈,水深一丈五尺……河口有五

  • 同泰寺

    南朝梁大通年间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寺及迤西北极阁一带。《梁书·武帝纪》:中大通元年(529),“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建

  • 开宝监

    北宋建隆三年(962)为银冶,开宝五年(972)升为监,属凤州。在今甘肃两当县东。治平元年(1064)罢监官,属两当县。元丰六年(1083)废。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置银冶,开宝五年(972年)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