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福寺

永福寺

①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相传梁鄱阳王萧恢舍宅为寺,取名显明。唐时改名隆兴,宋改永宁,后又改永福。北宋天圣二年(1024)天台山寿昌寺宝伦禅师来寺主持,于寺东建塔,称永福寺塔。

②一名牛头寺、长乐寺。在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牛头山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永福寺“在牛头山之中,上属于山之顶。有盗欲取佛额珠者,初见佛首渐高, 不可扳援, 即祝曰:佛慈悲可以救众生,虽捐身无所爱,况此珠乎?语已,仰视佛若俯首, 遂探珠以亡。故号低头佛”。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9潼川州:“本志云:永福寺,梁武赐名长乐, 唐名灵瑞, 宋名永福也。”


猜你喜欢

  • 松山寺堡

    明置,属宁远卫。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37宁远卫: 松山寺堡 “在卫东北四十里。堡东有庙儿山,可屯兵”。

  • 林头墟

    ①在今广东顺德市北林头村。清咸丰 《顺德县志》 卷5: 津渡有 “林头”。②亦作槛头墟。即今广东电白县北林头镇。清道光 《电白县志》 卷8: 槛头墟 “在县 (治今电城镇)西七十里”。

  • 张家渡

    即今浙江临海市西永安溪南张家渡镇。清康熙《临海县志》卷2:张家渡“在县西三十里”。

  • 阙塞山

    古山名。又称伊阙、伊阙山、阙塞、龙门。因两山相对阙门,伊水流经其中,故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即此。参见“伊阙”。

  • 甘肃监军司

    西夏置,为十二监军司之一。治所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以辖甘、肃二州而得名。后废。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以辖甘、肃两州得名(“甘肃”之名以此为最早)。治甘州(今甘肃张掖市)。

  • 赤城镇

    北宋置,属彭原县。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七十里赤城乡。明嘉靖三十年(1551)筑赤城堡。(1)在河北省赤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赤城,人口2.1万。因城东赤

  • 朝谷堡

    即胡谷堡。据 《旧唐书》 改 “朝” 为胡,《实录》 亦作胡。唐贞元七年 (791) 筑,在今甘肃平凉市西。《方舆纪要》 卷57平凉府平凉县: 朝谷堡“在府西南”。

  • 阁川水

    即今甘肃境内泾水支流汭水。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南。《寰宇记》 卷32保定县: “阁川水在县西南三里,从潘原县来,入泾水。” 《明 一统志》卷35平凉府: 阁川河 “在泾州西南三里,流入泾河”。古水名。即今

  • 封溪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隆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西北。贞观元年 (627) 属峰州。寻废入嘉宁县。古县名。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置,治今越南河内市东英县古螺。属交趾郡。三国吴属武平郡。南朝梁

  • 韩州

    ①北周建德六年 (577) 置,治所在襄垣县(今山西襄垣县北郊)。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辖境相当今山西襄垣、黎城、武乡、沁县、榆社及河北涉县地。贞观十七年 (643)废。②辽圣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