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阳县

永阳县

①南朝宋置,属随阳郡。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北。南齐属随郡。西魏改为吉阳县。

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为应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广水市。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应山县。

③东魏置,属阳安郡。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北。北齐废。

④隋开皇十年(590)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十八年(598)改名涞水县。

⑤隋改营浦县置,属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大业初属零陵郡。唐贞观八年(634)省入营道县。天授二年(691)复置,属道州。治所在今湖南江永县西五里白塔山。天宝元年(742)改为永明县。

⑥唐景龙三年(709)置,属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北瓦岗村。《寰宇记》卷128永阳县:“取县北永阳山为名。”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改为来安县。


古县名。(1)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广水市北。属郢州。西魏改名吉阳县。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复置,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为应州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应山县。(2)东魏置,治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北。属阳安郡。北齐废。(3)隋开皇九年(589年)以营浦县改名,治今湖南省道县西。武德中移治今湖南省江永县西。隋、唐属道州。贞观八年(634年)省入营道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置,治今县城东南圳景村。属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永明县。(4)唐景龙三年(709年)置,治今安徽省来安县。属滁州。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改为来安县。


猜你喜欢

  • 昆都仑召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昆都仑河右岸。始建于清雍正七年 (1729)。汉名法禧寺。“昆都仑”,蒙古语意为横山口。原有大经堂及殿宇二十三座、藏经塔四座。现存经堂、殿宇十二座。殿堂内原有彩绘和塑像多已不存

  • 罗梭江

    一名南斑河。在今云南省南部。源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南流经思茅市东、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至勐腊县西北注入澜沧江。清《乾隆内府舆图》 作梭江。 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作

  • 焰阳洞

    即艳阳洞。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唐杜光庭 《录异记》: “焰阳洞,古老相传在陵州阳山之下,从来隐蔽,人莫知处。乾德三年辛巳正月十六日癸卯,井监史保义,军使太保马全章梦一紫衣束带巍冠者,状若道流,揖之俱行,

  •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九里。明洪武六年 (1373) 改置洪番长官司。元至元中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西南。属八番顺元蛮夷官。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洪番长官司。

  • 大穆降

    即大目降。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连横《台湾通史·建国纪》:南明弘光元年(1645),“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设评议会”,其时归化番社中有“大穆降社”。

  • 蓼县

    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新蔡郡。北齐改为固始县。古县名。西汉置县,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孔蓼为蓼侯于此。治今河南省固始县

  • 洛城

    ①在今江西金溪县西。《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金溪县: 洛城在 “县西四十里。梁末周迪起兵临川时所筑也”。②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1眉州“裴城” 条内: “州治东北二里有洛城。相传后汉

  • 可木儿温都儿

    今河北围场县北虾蟆儿岭。《元史·特薛禅传》:太祖成吉思汗“申谕按陈曰:‘可木儿温都儿、答儿脑儿、迭蔑可儿等地,汝则居之’”。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南红山。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可木

  • 飞盖园

    在今陕西延安市南。《清一统志·延安府二》:飞盖园“在肤施县南三十五里。宋知州庞籍游宴处”。司马光诗“军中富余暇,飞盖城南隈”,指此。

  • 子午道

    古代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原自今陕西长安县子午镇南穿过秦岭,通往今安康市境。《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5),“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经汉中”。颜师古注:“子,北方也。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