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军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所在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汉阳府。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置,治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北宋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川市及武汉长江以西地区。属荆湖北路。熙宁四年(1071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又废,七年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府。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所在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汉阳府。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置,治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北宋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川市及武汉长江以西地区。属荆湖北路。熙宁四年(1071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又废,七年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府。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隶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清史稿·地理志》 南左翼次旗: “牧地有盐池。东至沙拉图,南至海达克,西至努克孙山鄂昔齐,北至乌兰墨尔河。”
①明属车里宣慰司,在今老挝北部孟乌再。清乾隆六年(1741)置乌得土把总,属宁洱县。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法国割占。②清代张家口至库伦商路西路的一站。即今蒙古国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姚明辉《蒙古志》卷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南贝尔湖之西。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喀伦考》作“扎穆呼都克”;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作“扎密霍都克”。
在今四川什邡市西北湔底镇龙居山麓。旧名净慈寺。《方舆胜览》卷54汉州:龙居山“在什邡县。有等慈院。飞瀑千尺,虚亭屹然,桥横路转,万柏拥翠”。
商、周方国。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
在今广东惠东县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内外管巡司“在府东南百三十里,地名饭罗冈, 皆洪武初置”。清仍设内外管巡司,雍正十一年(1733)移驻梁化墟(今惠东县西北梁化镇)。
亦作绿洋湖。在今江苏江都县西北艾陵湖东北,半入高邮界。《舆地纪胜》 卷43高邮军: 绿杨湖 “在军东南,离城三十里”。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汤卜赤八千户。藏文史籍《西藏王臣史》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汤卜赤八(汤波且)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宗纪》:和平元年(460)“夏四月戊戌,皇太后常氏崩于寿安殿”。即此。
清雍正三年(1725)改阳高卫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东北部、长城南侧,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属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