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汝南郡

汝南郡

①西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徙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三国魏徙治新息县(即今河南息县)。东晋移治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南朝宋泰始中为司州治。北魏皇兴中为豫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蔡州复置。唐武德初改为豫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汝南郡。乾元元年(758)改为豫州。

②东晋咸和中侨置,属郢州。治所在涂口(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太元时改置汝南县。

③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为东豫州治。治所在南新息县(今河南息县)。隋开皇初废。

④北魏永安元年(528)置,属广州。治所在符垒城(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废。

⑤又作南汝南郡。南朝宋侨置,属司州。治所在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西魏改为董城郡。


(1)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治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淮河间,京广铁路线西侧以东及安徽省茨河、西肥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其后治所屡迁,辖境渐小。东晋移治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蔡州、豫州为汝南郡。(2)东晋咸和中置,治涂口(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东)。属荆州。后降为县。(3)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置,治南新息县(今河南息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息县。隋开皇初废。(4)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侨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西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


猜你喜欢

  • 安社村

    即今陕西淳化县东北南村乡安社村。西北革命根据地所置淳耀县曾徙治于此。

  • 制戎城

    北宋政和八年 (1118) 改天降山新城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

  • 制置城

    即今江西新干县城。原名市南村。五代杨吴时为都制置使治。《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制置城 “即今县治。《志》 云,唐常置虔、吉五州巡简使于新淦。五代梁开平四年,杨吴亦置制置院于此。《五代史》,

  • 鲇鱼站堡

    即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西二十里鱼市镇。《方舆纪要》 卷81沅州西一百二十里有 “鲇鱼站堡”。

  • 长河西安抚司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元改为长河西宣抚司。

  • ①夏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西汉置观县于此。《汉书·地理志》 观县注引应劭曰:“夏有观、扈。世祖更名卫国, 以封周后。”《续汉书·郡国志》:“卫,公国。本观故

  • 闵家镇

    本名闵家场。民国间置镇,即今贵州江口县西南闵孝镇。在吉林省榆树市中西部。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闵家屯,人口 2000。以姓氏得名。1956年设闵家乡,1959年改公社,1983

  • 滍阳县

    西魏置,属鲁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隋开皇十年 (590)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鲁州。贞观九年 (635) 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东南滍阳镇。北周属武山郡。隋开皇十

  • 中部联合旗

    ①1949年由阿巴哈纳尔左翼旗与阿巴嘎左翼旗、浩齐特右翼旗合并置,属锡林郭勒盟。驻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1952年撤销,并入西部联合旗。②1949年由乌珠穆沁左旗、乌珠穆沁右旗及浩济特左旗合并

  • 正场镇

    即镇场镇。今为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正场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有“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