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汾州

汾州

①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治所在蒲子城(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孝义、灵石、蒲县、乡宁、岚县、五寨等县以西地。孝昌时移治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县)。北齐改南朔州。唐武德三年(620)又改浩州为汾州,治所在隰城县(今汾阳县)。天宝元年(742)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汾州。北宋属河东路,金属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属山西省,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为汾州府。

②西魏大统三年(537)置,治所在义川郡义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废帝三年(554)改为丹州。

③北周改南汾州置,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耿州,十八年(598)复改汾州,并改定阳县为吉昌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等县地。大业初改为文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汾州,五年(622)改为南汾州。

④北周置,治所在蒲子城(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蒲县、大宁、石楼、永和等县地。隋开皇四年(584)废。

⑤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及洪洞、汾西、灵石等县地。十八年(598)改为吕州。


(1)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以境内汾水河为名。孝昌时徙治隰城县(明改为汾阳县,今山西汾阳市)。北齐改为南朔州,后又屡有改置。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浩州为汾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介休、平遥、孝义、灵石等市县地。明万历中升为汾州府。(2)西魏改南汾州置,治定阳县(今山西吉县)。北齐复名南汾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耿州置汾州,治吉昌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乡宁等县地。大业初改置为文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汾州,五年又曰南汾州。(3)西魏大统三年(537年)置,治义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川县一带。废帝三年(554年)改名丹州。(4)北周平齐后置,治龙泉城(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隰县、蒲县、大宁、永和、石楼等县地。隋开皇初省。(5)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霍州、汾西等市县地。十八年改名吕州。


猜你喜欢

  • 抚宁县

    ①南朝宋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昭平、岑溪等县境。南齐以后废。②西魏废帝元年(552)置,为抚宁郡治。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米脂县西四十里,属绥州。大业初属雕阴郡。

  • 黄淳水

    又作潢淳水。在今河南新野县东。为赭水支流。《水经· 淯水注》: 赭水支分,结为二湖,“二湖流注,合为黄水,惟所受焉。又南径棘阳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光武击甄阜、梁

  • 普庆镇

    金置,属诸城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二十八里。古镇名。即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普庆。《金史·地理志》:密州诸城县有普庆、信阳、草桥三镇,即此。

  • 沐鹤溪

    即小溪。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青田县境。《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小溪”条:“县西南二十里有鹤口岭,高逾众山,沐鹤溪之水出焉,即小溪也,下流合于清溪。”

  • 盐井河

    即今四川盐源县西盐塘河,为鸦砻江支流小金河、卧罗河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盐源县:“又南盐井河,合双桥、浪渠二水,与别列河、麦架河西北流来注。”

  • 碉门路

    亦名夔松路、和川路。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 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溯天全河而上,越马鞍山或二郎山,西至康定县。《舆地纪胜》 卷147雅州 “碉门寨” 条下: “自雅州西通蕃之路有三: 曰灵关、曰碉

  • 乌布萨泊

    又作乌布萨诺尔。在清科布多东北境。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湖。《清一统志·科布多》:乌布萨淖尔“在科布多城东北。特斯河自乌里雅苏台界西流入泊。和赖河、特里河、伊尔河、博尔河、扎尔河、齐塔齐河俱南流入泊

  • 龙见石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南。《方舆纪要》卷105琼州府乐会县:龙见石“在县西北十五里。状如龙首。山脊半里许皆黑石,崚嶒叠出,若龙鳞然。黎盃水绕其前”。

  • 元辰山

    即今江西都昌县北苏山。《寰宇记》卷111南康军都昌县:元辰山,“道书第五十一福地。又名苏山,晋苏耽居此”。

  • 斡鲁欢河

    亦作斡耳寒河。即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元史· 伯颜传》: 至元十四年 (1277),“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拘安童,胁宗王以叛,命伯颜率师讨之,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夹水而阵,相持终日,俟其懈,麾军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