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沁水县

沁水县

①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王寨。《水经·沁水注》:“沁水又径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北齐废。

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永宁县置,属泽州。治所即今山西沁水县。大业初属长平郡。唐属泽州。清雍正六年(1728)属泽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北。因县北有沁水得名。属河南郡,晋及东魏不改。北齐废。(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部东侧。属晋城市。面积 2655 平方千米。人口20.6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港镇。春秋为晋端氏邑。战国属赵。汉置端氏县,治今县东西域村,属河东郡。西晋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太和二十年(496年)复置,为安平郡治。孝昌中又设东永安县,为泰宁郡治。北齐废泰宁郡,改东永安县为永宁县,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端氏县治迁今县东端氏村。开皇十八年永宁县改为沁水县,县治即今县城,属长平郡。《水经注·沁水》:“沁水又逕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唐、五代、北宋、金均为沁水县、端氏县,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泽州。明因之。清属泽州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1年析置沁水、士敏、沁南三县。1943年废沁水县并入士敏县。1944年沁南县改为沁水县。1947年沁水、士敏二县合并,恢复沁水县制。1949年属长治专区,1985年属晋城市。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之间。沁河、县河、端氏河、龙渠河等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谷子、棉花、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铜、石灰石、大理石、耐火黏土等。工业有煤炭、冶金、电力、纺织、机械、缫丝、建材、造纸等。侯月铁路和晋韩、沁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圣天寺、汤王庙、历山、下川遗址和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


猜你喜欢

  • 布喇克站

    又作布拉克。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南四站镇。乾隆《盛京通志》卷33:鄂多尔图站“七十五里至布拉克站”。

  • 都安县

    ①三国蜀汉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晋书· 李特载记》: 惠帝年间,“ (罗) 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南朝宋为汶山郡治。北周天和

  • 辽河

    古名大辽水,亦名枸柳河,又名巨流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望平:“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今辽宁海城西北)入海。”玄菟郡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隋书·炀帝纪

  • 考阳县

    ①北魏孝昌中置,属北梁郡。治所在亳城(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废。②北魏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北齐废。古县名。北魏孝昌中改考城县置,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为北梁郡治

  • 积雪岭

    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南。明万历 《严州府志》 卷2遂安县: 积雪山 “在县西八十里。冬春积雪不消,故名”。

  • 阊门

    又名破楚门。春秋阖闾时吴国都城门名。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西北门。《吴越春秋》 卷4:“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旧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

  • 冈上街

    即今江西南昌县《莲塘镇》西南冈上镇。清光绪《南昌县志》卷4:冈上街“距城六十里”。

  • 王村

    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王村。②本名王村店,清简称王村。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胶济铁路经此。产绸,名王村绸。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汉为酉阳县治。明为施溶州治

  • 湄湖

    ①又名湄陂、眉陂。俗名汤鱼湖。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淮南市交界。《水经·淮水注》: “淮水左迤为湄湖。”②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里。《水经·济水注》:“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余里。” 《尔雅·释水》:

  • 仙宫河

    即今陕西洛川县南仙姑河。《方舆纪要》卷57洛川县:仙宫河“在县南。下流入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