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
①唐开元八年 (720) 升蒲州置,治所在河东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同年改蒲州。乾元三年 (760) 复置河中府。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龙门山以南,稷山、芮城县及运城市以西,陕西大荔县东南部地。其后屡有减缩。明洪武二年 (1369) 改蒲州。
②西辽置,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邪米思干大城,大石有国时,名为河中府。” 元耶律楚材 《西游录》: “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西辽名是城曰河中府,以濒河故也。”
(1)唐开元八年(720年)升蒲州置,治河东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以地处黄河中游,故名。同年复改蒲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河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蒲州。三年又为河中府。辖境约当今山西省西南部龙门山以南,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市以西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部等地。其后屡有缩小。唐属河东道,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河东南路,元属晋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蒲州。扼晋、陕交通咽喉,唐代宗时为平定仆固怀恩叛乱,以郭子仪领节度使守此。府城东有普救寺,为《西厢记》中普救寺所本。府城西有鹳鹊楼,唐王之涣有《登鹳鹊楼》诗。(2)又称寻斯干。西辽置,治寻斯干,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萨马尔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