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昌县
唐光宅元年 (684) 置,属韶州。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寰宇记》 卷161南雄州: 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县旧名浈昌,以浈水、昌水合流” 而名。北宋天圣初,避仁宗讳改为保昌县。
古县名。唐嗣圣元年(684年)置,治今广东省南雄市。属韶州。五代南汉时为雄州治。北宋天圣初改名保昌县。
唐光宅元年 (684) 置,属韶州。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寰宇记》 卷161南雄州: 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县旧名浈昌,以浈水、昌水合流” 而名。北宋天圣初,避仁宗讳改为保昌县。
古县名。唐嗣圣元年(684年)置,治今广东省南雄市。属韶州。五代南汉时为雄州治。北宋天圣初改名保昌县。
即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1938年为宁东设治局驻地。“米市”,彝语意为黄色蚂蝗多的地方。
即迦罗舍佛。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即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 《明史·贵州土司传》: 嘉靖十五年 (1536),“平浪叛苗王骢攻夺凯口”, 即此。 “凯口” 系布依语音译, 意为狗场。
南梁天监中置,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城镇。《元和志》卷21随州唐城县:“梁于此置下溠戍。后没魏,改为下溠镇。”
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漩坪羌族乡。《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永平堡“在县东二十里。《志》云:堡设在山崖,形势陡拔,控制白草诸番隘口。由永平而西三里为奠边关,关南里许为火草坪,坪北十五里为万
即今甘肃武山县西二十五里榜沙河。《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广吴水,“《志》云:源自岷州,流绕广吴山下,因名”。《明史·地理志》 宁远县:“西有广吴水。”
即今浙江开化县东北银岭。《方舆纪要》 卷93开化县: 訚岭 “在县东北七十里,与遂安县分界”。
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南兴隆店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新民厅图:东南有兴隆店。民国《东北年鉴》:北宁铁路线有兴隆店站。
金大定十一年 (1171) 置,为保德军治。治所即今山西保德县。二十二年 (1182) 为保德州治。蒙古宪宗七年 (1257) 废入保德州。明洪武七年(1374) 又降保德州为县,九年 (1376)
在今贵州长顺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金筑安抚司: 翁桂关在 “司 (治今广顺镇) 东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