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水

济水

①又作泲水。古四渎之一。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尚书·禹贡》: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当指黄河以北部分; 又 “溢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指黄河以南部分。河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垣县: “《禹贡》 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其时济水在今武陟县南入河。《水经·河水篇》: “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为沇水,又东至温县西北,屈从县东,东南过隤城西,又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这时济水当在今河南温县入河,略与今道同。黄河以南部分本系从黄河分出的 一条支派,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目为济水的下游。据 《汉书·地理志》 和 《水经》 记载,其时济水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巨野泽北经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 自泺口以下至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至《水经注》 时代自今荥阳东北以下至于巨野泽,有南济、北济二派,北济经今封丘县北、菏泽市南,南济经今封丘县南、定陶县北。自出巨野泽会汶水以下,又兼称清水。今上游发源处尚存,而下游为黄河及大、小清河所夺。

②或作泲水。即今河北赞皇、柏乡二县境之泲河。源出今河北赞皇县西南,东流经高邑县南,至宁晋县南,注入泜水。《汉书·地理志》 常山郡房子县: “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


古水名。(1)又称泲水,又作溪水、兖水。古为“四渎”之一。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河北部分今仍名济水,源出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惟其下游入黄河处历代屡有变迁;河南部分原系黄河所分支派,其分流处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东流经原阳、封丘等县,至今山东省定陶县西,折东北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今梁山县东,折东北经今平阴、长清、齐河、历城、邹平、博兴等县区,而入于海,经历代屡次变迁,故道或堙,或为他河所夺。(2)即“白河(1)”。


猜你喜欢

  • 三仙洞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恰马河右岸悬崖上。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之半。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

  • 洸口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五十里连江与北江汇口处的江口咀。明于此置洸口巡司。

  • 南旺集

    即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南旺镇。《清史稿·地理志》 汶上县: 有县丞驻南旺集。

  • 后冈镇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二十里。因南滨后冈塘而得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华亭县南有“后冈”。

  • 宛陵县

    西汉初置,属鄣郡。元封二年 (前109)为丹阳郡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西晋为宣城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宣城县。古县名。西汉初置,治今安徽省宣城市。隋改名宣城县。汉为丹阳郡治;西晋以后为宣

  • 逎县

    ①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涞水县北二里。景帝封匈奴降王陆疆为逎侯。东汉仍为逎侯国。移治今涞水县。三国魏为县,属范阳郡。西晋属范阳国。北魏属范阳郡。北周大象二年 (580)废。②隋开皇元年 (581

  • 刘庄集

    即今河南沈丘县(槐店镇)南五十六里刘庄店镇。明嘉靖《沈丘县志》:“刘庄集,在治(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西南十五里。”

  • 广惠䃮

    在今江苏盐城市东三里。《方舆纪要》卷22盐城县:广惠䃮“旧名白波湫运河。水涨则自此决泄入海,以杀水势;夏秋海潮浩大,亦由此冲入侵田。宋淳熙六年,摄县事教授刘炜始用砖石甃砌,名曰广惠。明万

  • 东泾郡

    北魏置,属凉州。治所在台城县。当在今甘肃武威地区。后废。

  • 壬田镇

    即今江西瑞金市东北三十里壬田镇。明嘉靖《赣州府志》卷5瑞金县:东北有壬田墟。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0:瑞金县北有壬田寨墟。在江西省瑞金市东北部。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壬田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