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源山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浙源山 “在县北七十一里。一名浙岭。高三百余仞,周二十五里。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惟此山之水东会休宁、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织溪、歙县之水,赴浙江。山有戴公三岭、泥源九湾。自县入郡,此为捷径”。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浙源山 “在县北七十一里。一名浙岭。高三百余仞,周二十五里。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惟此山之水东会休宁、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织溪、歙县之水,赴浙江。山有戴公三岭、泥源九湾。自县入郡,此为捷径”。
①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绥宁县:西门河“在县(今寨市镇)西关外。其上源汇诸山溪之水, 自西南而东北出,达于会同县之洪江。一名小洪”。②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即㵲阳河上源。《
即阿里马城。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元初为窝阔台汗海都行营。元置行中书省于此。《元史·地理志》:“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至阿力麻里,则又远遁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
①秦汉时将战国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相当今长
在今湖南攸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0攸县: 新陂港 “江头冲之水南流经此。洪武初,筑陂潴水,溉田甚广”。
即石鼓书院。在今湖南衡阳市北石鼓山。唐李宽读书其中,刺史吕温访之,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改普安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旧普安。二十二年 (1389) 废。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以普安路改置,治今贵州省盘县东旧普安镇。属云南布政司。二十二年
亦作车灵山。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处。《旧唐书·地理志》 卢山县: “卢山 (关) 在县西北六十里章卢山下,有山硖,口开三丈,长二百步,俗呼卢关。关外即生僚也。”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7保安州:二郎沟“亦出矾山下,居民资以灌溉,东北流入于洋河”。
一名马岭关。明置,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南四十五里马羚关村,与榆社县接界。明置巡司于此。
即黄龙荡。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县 (驻张湾镇) 东南黄龙镇 (黄龙垱)。民国 《湖北通志》卷73 《兵事》: 清同治三年 (1864) 二月,“苗景开、 陈大㵙犯襄阳, 屯双沟、 黄龙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