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山

浮山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3泽州: “浮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以高近浮云而名。”

②一名浮化山。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东浮山。《元和志》 卷13太原府广阳县: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③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南。《水经· 汾水注》:“(潏) 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北径浮山东。” 《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浮山 “相传洪水横流,此山随水消长,故名”。

④亦名浮度山或符度山。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浮山在 “县东九十里。亦名浮渡山。有三百五十岩,七十二峰。岩之最著者三十有六,皆可居可游。其中泉石参差,种种奇胜。西南有独山峰,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若浮。山半又有大通岩,回出诸岩之上,悬崖飞瀑,凡数百仞”。自古为游览和佛教圣地。北麓有方以智墓。

⑤在今安徽明光市北八十里浮山集西。北临淮水。一名临淮山。《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东径浮山, 山北对石山。 梁氏天监中, 立堰于二山之间。” 《寰宇记》 卷16招信县: “浮山在县西七十里。下有石穴,每淮波泛溢,不能没其穴。”

⑥在今浙江绍兴县北三江村。《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 浮山 “在府东北三十五里浮海口,与三江所城相对”。

⑦在今福建莆田县北十里。《清一统志·兴化府》: 浮山,“山侧悬崖挂瀑,兼有智泉钟潭之胜,而幽深莹洁险绝过之”。

⑧在今福建南靖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浮山在 “县北八十里,接龙岩县界。山当往来之路,与上下山不相连属,如浮空然。亦曰浮丘”。

⑨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隋书·地理志》: 济北郡东阿县有 “浮山”。《寰宇记》 卷13东阿县: “浮山,故老相传云: 尧时大水,此山浮于水上。时有人缆船于岩石间,今犹有断铁锁存焉。” 《方舆纪要》 卷33谓浮山即��山。 光绪 《山东通志》 卷23已辨其非。

⑩又名浮烟山。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二十里之符山。《魏书·地形志》 北海郡平寿县: “有浮山。” 即此。

(11)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1淄川县: “浮山在县北二十里。山势特立如浮。” 另据 《清一统志 · 济南府一》 谓浮山 “丰水薄其下,远望之,如浮水上”。故名。

(12)一名浮峰山。在今山东青岛市东。《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浮峰山,“ 《县志》: 其山高峻,有云气上浮”。

(13)在今河南淇县北。《清一统志·卫辉府 一》:浮山 “在淇县北三十里。山势耸削,高出云表”。

(14)在今湖北枣阳市北。《隋书·地理志》: 顺义县有浮山。《舆地纪胜》 卷83随州: 浮山 “在枣阳县北九十里”。

(15)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元和志》 卷34循州博罗县: “罗山之西有浮山,盖蓬莱之 一阜,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 《寰宇记》 卷157广州南海县引裴渊《广州记》: “罗、浮二山隐天,唯石楼一路可登。” 又卷160博罗县引 《南越志》 云: “博罗县去浮山接境于罗山,故曰博罗。”

(16)又名云浮山。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大云雾山。《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浮山 “一名泉山,在阳春县北七十里。《旧经》 云: 陈霸先居此,旧基存焉”。《清一统志·罗定州》: 云浮山 “在东安县西南五十里。极高峻,接肇庆府阳春县界。四时云雾不散,亦名云雾山”。

(17)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寰宇记》 卷161茂名县: “浮山,其山高七百尺。尧时洪水泛溢,此山独浮。人居山上得免沉垫,人呼为浮山。”

(18)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东。《方舆纪要》 卷107贺县: 浮山 “县 (故治在今贺街镇) 东十里。挺出江中,障县水口。一名玉印山”。上有历代名人题刻。

(19)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罗浮山。《舆地纪胜》 卷152石泉军: 浮山 “在龙安县南二十里。突出平野,有十二峰,峭拔如屏。梁杨孠真人上升于此”。为安县著名风景区。


(1)古山名。(1)又作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旧在钱塘江中。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陆地连接。《宋史·苏轼传》:“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2)在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2)今山名。(1)在山西省晋城市境内。据《泽州府志》记载“插入天汉,高若云浮,形家谓为天马。上有伏羲庙,北谷有娲皇窟,中虚如囊,相传为炼石补天处”,故名。海拔1033米。(2)在安徽省枞阳县城东北。北对巉石山,俯临淮河。相传山下有水穴,淮水泛滥时其穴即高,水退时其穴即低,犹如山浮,故名。又因三面环水,远望似船浮水面,亦称浮渡山。此山峻险奇秀,有十一奇峰、十九怪石、三十二岩、七十二洞。南朝梁已建有寺庙。历代游客、僧人留下大量摩崖石刻,今仍可见483块。其中以北宋黄庭坚雪浪岩题诗石刻及南宋陆游“会胜岩”三字石刻最为珍贵。辟有国家森林公园。(3)在安徽省繁昌县东北。古称隐玉山,又名浮邱山。东、西、北临圩,南连千军岭。海拔431.6米。产茶最佳。(4)又称玉印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距市区东南12千米,贺、临二江汇合处。一巨石屹立江中,其势若浮,故名。四面环水,山上古树参天,层石嵯峨,螺纹旋转,形如玉印。海拔101.52米。登山处有李济深手书石刻“浮山”二字。北宋年间建有纪念“九天神童”陈王祠古寺,寺庙楼台结构精巧。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和五月十九日远近数万群众到此赴“歌节”、“炮期”。(3)集镇名。在安徽省明光市北部、淮河南岸、浮山东麓。属柳巷乡。人口 2150。 原浮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村西浮山得名。相传五百年前就有人在此山脚下聚居。特产��王鱼。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有公路通紫阳接明柳公路。淮河水运可通小轮。村西浮山峡谷为淮河三峡谷之一。相传南朝梁武帝曾在此筑浮山堰,现存有坝头遗迹。


猜你喜欢

  • 司前溪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一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司前溪“出大万山,东北流,入于铜仁大江”。

  • 牛赕

    宋大理置,属善巨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四十六里州城。元改顺州。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永胜县西南。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顺州。

  • 莲塘墟

    即今广东高要市南二十里莲塘镇。明万历《广东通志》 卷46: 高要县有莲塘墟。

  • 董鄂路

    在今辽宁新宾县南及桓仁县西一带。以董鄂河 (今浑江)、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而得名。《明史· 刘綎传》: 万历四十七年 (1619),“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李如柏、马林四路出帅。綎兵四万,……大清兵五百守

  • 净山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净峰。明末清初仍悬在海中,今已与陆地相联。《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惠安县: 净山 “在县东海海中。一名尖山,圆净尖秀,下瞰东溟。上多怪石,如水啮射状。最高而峭拔者三峰,登之可以观日

  • 敖汉左翼旗

    清宣统三年 (1911) 分敖汉旗置,属内蒙古昭乌达盟。驻东老府 (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镇)。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0年与敖汉右旗等合并为敖汉旗。古旧旗名。清宣统

  • 珠勒都斯河

    一作朱勒都斯河。即裕勒都斯河。为开都河上游。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1: 珠勒都斯河 “即古鹰娑川。河有二源:一源出珠勒都斯山麓,为小珠勒都斯河; ……一源出哈喇库尔山北麓,为大

  • 郭公城

    在今甘肃文县东。《水经·漾水注》: “白水又东径郭公城南,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

  • 石板河

    即今四川绵阳市东南石板乡。清道光年间建场。民国《绵阳县志》卷1:东南石板河场,“距县城五十五里”。

  • 曲宗

    亦名波窝曲宗、曲中宗。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曲宗。1960年并入波密县。“曲宗”藏语意为法堡。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东北曲宗城。1960年并入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