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梁县

浮梁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新昌县置,属饶州。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天宝元年以溪水时泛,伐木为梁,因名浮梁。”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浮梁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江西属浔阳道。1916年移治景德镇。1926年直属江西省。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1988年复置浮梁县,治所即今浮梁县。


在江西省东北部,北邻安徽省。属景德镇市。面积2867平方千米。人口27.5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浮梁镇。汉鄱阳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新平县,治今县北,隶饶州。八年省入鄱阳县。开元四年(716年)改置新昌县,治新昌江口(今浮梁镇南城里),隶饶州。天宝元年(742年)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浮水而运,故易名浮梁县。元和十一年(816年)徙治西北高阜(即今址)。元升县为州,隶饶州路。明降为县,隶饶州府。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16年县治迁景德镇(今市人民政府院内)。1927年析景德镇置市。1927年复属江西省。1929年撤市入浮梁县。1949年析景德镇复置市,县治移驻旧城(今浮梁镇),属乐平专区。1950年属浮梁专区。1952年县治迁景德镇市内,属上饶专区。1958年属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省入景德镇市。1988年析景德镇市蛟潭、鹅湖二区及昌江区旧城乡复置浮梁县,治浮梁镇(旧城乡改设)。地处赣东北低山丘陵区,昌江纵贯市境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甘薯、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等,为国家商品粮、出口茶叶、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蚕茧生产基地。森林资源丰富,特产浮红茶及香菇、香榧等。有高岭土、金、萤石、大理石、煤等矿。工业有采矿、陶瓷、茶叶精制、建材、食品、造纸、木竹加工等。皖赣铁路纵贯中部,有九景高速公路,206国道,白景、张经、景湖、景瑶等公路。名胜古迹有诸仙洞、龙池、宝石、红塔、浮梁旧县衙、高岭土古矿遗址、塘下古瓷窑遗址、南市街古瓷窑遗址等。纪念地有瑶里改编旧址。


猜你喜欢

  • 汴梁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南京路置,治所在祥符、开封二县(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延津以南,偃城、项城以北。民权、沈丘以西,禹州、荣阳二市及襄城县以东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开封府

  • 阿奢理贰伽蓝

    即今新疆库车县西六十里库木吐拉石窟寺。为龟兹国著名佛寺。原系国王为纪念其德行坚贞的胞弟而建造。最早洞窟开于北魏,至唐极盛。《大唐西域记》卷1载:“会场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贰伽蓝,庭宇显敞,佛像工饰。僧徒

  • 乌沙堡

    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元史·太祖纪》:六年(1211)秋七月,“命庶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即此。

  • 夷都山

    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五指山。《方舆纪要》卷73沐川长官司“神木山”条下:“治北有夷都山,亦高耸。”《清一统志·叙州府一》:夷都山“在屏山县西北沐川司界。《旧志》:山在司北半里。高耸秀丽,夷人暇日多会于此”

  • 得嶷海

    即今哈萨克斯坦境之巴尔喀什湖 (或说即里海)。《隋书·铁勒传》: “得嶷海东西有苏路羯、三索咽、蔑促、隆忽等诸姓八千余。”

  • 善池

    即沙尔池的别称。在今青海天峻县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 布喀河“复东南流,至天沁察罕峰北,与沙尔诺尔水会,即所称善池也。诺尔周六十余里”。

  • 深坑 (阬) 镇

    在今福建浦城县北九十里。其北为枫岭隘。1919年《江西福建明细图》: 福建浦城县北有深阬。

  • 张庄

    即今山东禹城市西北二十六里张庄镇。清光绪《禹城县乡土志》:由县治出西门西北行,官道上有张庄。集镇名。在河北省望都县城东北部。属赵庄乡。人口 5100。以姓氏得名。产小麦、玉米、棉花、辣椒。有制砖、粮食

  • 交脚汛

    清乾隆时置,在今四川昭觉县南五里。有把总驻守。咸丰元年(1851)城毁,后移今昭觉县。《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宣统元年(1909)征凉山,“官军进驻交脚”。即此。二年(1910)改为昭觉县。

  • 傍佳施栏

    古国名。在今菲律宾吕宋岛西部蜂牙丝兰。明张燮 《东西洋考》 卷9 “东洋针路” 条: 玳瑁港 “东是傍佳施栏”。《明史·外国列传》 作冯嘉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