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河

海河

①古泒河尾。由今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于天津市附近汇合而成,东南流至大沽口入渤海。干流长69公里。海河之名原为民间的称呼,首见于明代徐光启 《壅娄规则》: “天津海河上人云: 灰上田惹咸……。” 至明末清初,官书也采用海河之称。民国以来,水利部门把南、北运河、子牙、大清、永定诸河统称为海河水系,流经之地则名之为海河流域。

②即今云南通海县东北杞麓湖。唐代称海河。《新唐书·地理志》: 从曲江 “又经通海镇百六十里,渡海河、利水至绛县”。


又称沽河。现名源于民间,首见于徐光启《壅粪规则》:“天津海河上人云……”中国华北地区最大水系。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卫河五大河在天津市区及其附近汇合而成,东流到大沽口入渤海。全长1090千米(以卫河为源),汇合处以下干流长76千米;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717米3/秒。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和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汛期同时涨水,下游宣泄不畅,常泛滥成灾。建国后进行全面整治,在支流上游建密云、官厅、黄壁庄、岗南、岳城等水库,中、下游辟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排洪河道,已形成分流入海的水系。在大沽口建有挡潮闸。


猜你喜欢

  • 大明寺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故名。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于此。今寺为清同治年间建。鉴真为扬州人,东渡日本传教,将

  • 方山埭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三国吴赤乌八年(245),使陈勋“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曰方山埭”。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屯田,于方山南截淮(今秦淮河)立埭,号方

  • 竺州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五眼井堡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四十五里五眼井村。《清一统志·宁武府》:五眼井堡“北至边墙三里,明崇祯十年筑,周百丈, 为外边内边之要枢”。在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明崇祯十年(1637年)筑。为当时外边内边之要枢。

  • 母猪塘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明史·吴广传》:万历间征播州杨氏,“诸将连破数囤,进营母猪塘”,即此。

  • 岑麓山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明曹学佺《名胜志》:“四面陡立, 冈陇重复。初县治在从化镇,正统十四年苗叛县毁。景泰间招抚复业,依此以居。”

  • 邶殿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昌邑市城西北郊。《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庆氏败亡,齐侯“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即此。春秋齐别都。在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与晏子

  • 中都督府

    唐置,在今四川西昌市。《元史·地理志》:建昌路“本古越嶲地,唐初设中都府,治越嶲。至德中,设于吐蕃”。中都府脱督字。

  • 里心保

    即今福建建宁县西里心镇。明洪武三年(1370)西安巡司迁此。正德十五年(1520)移邱坊隘。

  • 落路口

    在今河北阜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4阜平县: 落路口 “正统四年筑城置戍。《关隘考》:落路口以下凡九口,皆在倒马关南路,为防御要地。自口而南二十余里,为夹折腰口,又西十里为铁岭口、铜录岩口。其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