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
元明时泛指牡丹江、松花江会合处以西松花江流域。明代海西女真居此。
元明时泛指牡丹江、松花江汇合处以西松花江流域,明代海西女真居此。
元明时泛指牡丹江、松花江会合处以西松花江流域。明代海西女真居此。
元明时泛指牡丹江、松花江汇合处以西松花江流域,明代海西女真居此。
即曲水宗。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清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 楚舒尔城 “在喇萨西南一百十五里”。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8英山县:东汤泉在“县东南三里许,平地石中涌出。县西南三里, 又有西汤泉, 居民俱引以溉田”。
一作布喀池。即今西藏班戈县东南之巴木错。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布尔穆湖,在腾吉里湖之北, 不过一小湖, 以产硼砂名。”
一作嘉裕桥。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北加玉桥。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嘉裕桥“番名三坝桥”。《西藏图考》卷3:嘉裕桥“番名三坝桥,一作三巴桥,一作嘉玉桥,又作假夷桥”。
①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 分会稽南部都尉置,属扬州。治所在建安县 (今福建建瓯市南,松溪南岸)。南朝移治今建瓯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西晋太康三年 (282) 分置晋安郡,辖境缩小,约当今福建南平以
在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寰宇记》 卷140符阳县: 符水 “源出县东南三百步,西流经县南九十步,又西流入思公水”。符阳县以此名。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符水 “在县西北,今小江也”。
亦作黾厄、 厄、 渑厄、 黾隘、 隘、黾塞。春秋时淮、汉之间重要隘道。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 冬,
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花石镇。西汉属长沙国。东汉为湘南侯国,属长沙郡。三国吴仍为湘南县,为衡阳郡治。南朝宋属衡阳郡。南齐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湖南省湘潭县西涟水北岸。南朝齐废入湘西县。
1946年改和硕设治局置,治乌什塔拉(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以清时为蒙古和硕特部驻地而名。1950年迁清水河子,即今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北魏初置,属汾州镇。治所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太平真君九年 (448) 改属吐京郡。太和二十一年 (497) 改名新城县。古县名。北魏太武帝时改新城县置,治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属吐京郡。太和二十一年(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