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 (湧) 金门
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的西门,因门内有涌金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 增筑杭城,改名丰豫门。明初复名涌金门。1913年拆除,改建南山路。涌金门原有水门、旱门各一,旱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涌金门直街与南山路交接处。水门故址在旱门稍北。
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的西门,因门内有涌金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 增筑杭城,改名丰豫门。明初复名涌金门。1913年拆除,改建南山路。涌金门原有水门、旱门各一,旱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涌金门直街与南山路交接处。水门故址在旱门稍北。
在今河南太康县南。《方舆纪要》卷47太康县:义安驿“在县南三十五里。路出陈州,此为中顿处”。
①北魏献文帝置,治所在团城(今山东沂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沂源、蒙阴、莒县、莒南、日照及江苏赣榆等县市地。太和二十二年(498)改南青州。②北魏孝昌元年(525)置,治所在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县西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5万州: 湳陵山在 “州西南二十里。南有大溪,流绕冈阜”。
西魏置,治所在贵平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镇)。隋开皇初废。西魏末年置,治贵平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隋开皇初废。
即甫田泽。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诗经·小雅》:“东有甫草。”即此。即“圃田泽”。
即统漠镇。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明 一统志》 卷5隆庆州: “相传辽主游幸尝张大幕于此,因名。俗讹为土幕。” 《方舆纪要》 卷17谓此说荒诞。
即沈疃集。今山东日照市西北五十里陈疃镇。
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东麓。初名碧云庵,元耶律楚材之后裔阿利吉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 太监于经拓为寺,俗称于公寺。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增建罗汉堂。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曾停灵柩于此,后建衣冠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怀乡镇。旧属西宁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巡司于此,乾隆二十年(1755)改属信宜县。在广东省信宜市中部。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7.8万。镇人民政府驻怀乡圩,人口 7800。清
元分冻州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后与上冻州合为上下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