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润州

润州

①隋开皇十五年 (595) 置,治所在延陵县(今江苏镇江市)。《元和志》 卷25润州: “城东有润浦口,因以为名。” 大业三年 (607) 废。唐武德三年(620) 复置,治所在丹徒县 (今江苏镇江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润州。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句容、镇江、丹徒、丹阳、金坛等市县地。建中三年 (782) 置镇海军,宋初仍为润州。开宝八年 (975) 又置镇江军,政和三年 (1113) 改为镇江府。

②辽圣宗时置。治所在海阳县 (今河北抚宁县东北海阳镇)。金皇统三年 (1143) 废。


(1)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治延陵县(唐改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以州东有润浦得名。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镇江、丹阳、句容、金坛、江宁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名润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镇江府。地当江南运河入江之口,为南北交通枢纽。(2)辽置,治海阳县(今河北抚宁县东北海阳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抚宁县东北部及秦皇岛市。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


猜你喜欢

  • 茹越口

    在今山西应县南三十七里茹越口村。《方舆纪要》 卷44应州: 茹越口在 “州南四十里。亦南接繁峙县,其西接胡峪口,旧俱设巡司戍守,今改置茹越等堡,属山西镇”。

  • 四子部落

    清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诺延泰有四子:僧格、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札布,分牧而处,遂为部名。本居呼伦贝尔,天聪四年(1630)率部归附后金,后于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地区划地界安置

  • 阑县

    亦作阐县。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属越嶲郡。西晋时废。南朝宋复置。南齐时又废。

  • 益都侯国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汉书·王子侯表》 “益都敬侯胡,菑川懿王子”,元朔二年 (前127) 封。后并入益县。

  • 湘乡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湘乡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明初降为湘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乡县置,治今湖南省湘乡市。属潭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复降为县。

  •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 (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现存洞窟五个,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窟内大佛高6

  • 义渠国

    西戎国之一。春秋时立国,都义渠城(今甘肃西峰市附近)。《史记·匈奴列传》:“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城。”又《后汉书·西羌传》 载:周敬王时,“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 下淡水溪

    即今台湾省南投、高雄、屏东县境之高屏溪,南流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下淡水溪“在凤山县东南三十里。《旧志》:自淡水社西流入海。旁多水田,利畜牧。亦名下湛溪”。在台湾省本岛南部。亦称高屏溪。因

  • 人荒寨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明史·李应祥传》:“王廷瞻抚蜀时,尝遣副将吴子忠击破丢骨、人荒、没舌三砦,诸酋乃降。”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明万历六年(1578年),杨一桂言人荒等寨屡为边患,即此。

  • 调濑村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福田镇凤头管区新潮村。元至元二十四年 (1287) 乐会县徙治于此。《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乐会故城” 条: “元至元二十四年徙调濑村,在今会同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