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涪州

涪州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大业三年 (607) 改为涪陵郡。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涪陵市)。《元和志》 卷30涪州: “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涪陵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涪州。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长寿、南川、武隆等市县地。南宋咸淳三年 (1267) 移治今市东北之三台山。元复还旧治。至元二十年 (1283) 废涪陵县入州,属重庆路。明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废,改置涪陵县。


(1)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县(今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合州。(2)唐武德元年分渝州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改涪陵郡,乾元初复为涪州。治涪陵县(今重庆市涪陵区)。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宋时略小。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涪陵县入州,翌年改属重庆路。明、清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涪陵县。


猜你喜欢

  • 分水场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分水镇。明正德《夔州府志》卷6:“分水公馆在县西百里。弘治十年建。”

  • 杨虚侯国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北。《汉书·王子侯表》 有杨虚侯将闾。东汉省。《水经·河水篇》:河水“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

  • 弗夜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吐蕃传》:松赞干布“亦号弗夜氏”。地在今西藏乃东、穷结等县境。

  • 查喜尔图插汉池

    即今内蒙古商都县东南察汗泊。《清一统志·牧厂》: 查喜尔图插汉池 “在 (礼部)牧厂东。池南至正黄旗牧厂四十里。希巴尔台河、布敦河二水俱注其中”。

  • 汉宁郡

    东汉末张鲁改汉中郡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东)。建安二十年(215)复名汉中郡。东汉末张鲁改汉中郡置,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辖境同汉中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复名汉中郡。

  • 苌平县

    一作长平县。北魏皇兴四年(470)置,属邵上郡。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太和中属河内郡。孝昌中属邵郡。北周改为王屋县。

  • 新溪

    即今浙江临安县西南苕溪。《方舆纪要》 卷90: 新溪 “即南溪之别名也”。元至正十二年(1352),董搏霄击徐寿辉将项普略,军于临安新溪,即此。

  • 阳三川

    在今甘肃庄浪县西。《明一统志》卷35平凉府:“阳三川在庄浪县西南七十里。山阳有三川,故名。”

  • 茹由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 (448) 以豫部蛮民置,属弋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南六十里。大明中属光城左郡。南朝梁为边城郡治。隋开皇三年(583) 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今河南省光

  • 五池口

    又称五池沟。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渠水经圃田泽后,“后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 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为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