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淄水

淄水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 “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南,淄水又西南径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

②又作菑水或甾水。即今山东中北部淄河。下游古今有变化。《尚书· 禹贡》 青州: “潍、淄其道。” 《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莱芜县: “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 (今博兴县东南) 入泲。”《水经· 淄水注》: “淄水东北合时水入海。” 按《史记· 河渠书》: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其事当在战国时,则战国前淄水本单独入海。沟通菑、济之初,盖分菑入济,菑水正流仍当入海。《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未知何时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菑遂绝,至西汉后期犹然,此即 《汉书· 地理志》 所载状况。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即 《水经》、郦注所载。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青河下游入海。金、元后又改入青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


古水名。又作菑水。(1)《尚书·禹贡》青州:“潍、淄其道。”即今山东省淄河,惟下游多变迁。战国前此水单独入海。后沟通了淄、济,初则分淄入济,淄水正流仍当入海。后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流遂绝。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清河下游入海,金、元以后又改入清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2)又名柴汶。上源即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北羊流河,西南流合今小汶河,又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春秋》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即此。


猜你喜欢

  • 悦乐镇

    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南悦乐镇。1934年于此置华池县。在甘肃省华池县南部。面积256平方千米。人口9630。镇人民政府驻悦乐,人口830。宋范仲淹筑业乐城于此,取“安居乐业”之意,后讹称悦乐。1941年至

  • 阆水

    ①又称阆江、阆中水。今四川嘉陵江流至阆中市一段名称。《三国志·蜀书·霍峻传》: 刘备以“峻守葭萌城……后 (刘) 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即此。唐杜甫 《阆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以

  • 池头县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东汉改为沙头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属酒泉郡。东汉改为沙头县。

  • 鹿起山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45庐州: 鹿起山 “在舒城县东南三十里。《岳山图》 跋云: 昔有名僧过其下,一鹿自山出,僧因此即其地以化”。《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鹿起山 “上有试心台、洗剑

  • 邯台集

    即今河北新乐市东二十五里邯邰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新乐县图:东南有邯台集。

  • 九垄银铜场

    北宋属瑞金县,在今江西瑞金市。《元丰九域志》卷6:瑞金县有九垄银铜场。

  • 马塘镇

    ①即今江苏如东县西三十里马塘镇。旧属如皋县,清时有把总驻守。②即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五十里马塘乡。清时有把总驻守。(1)在江苏省如东县中南部、如泰运河两岸。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8.6万。镇人民政府驻马

  • 荣劳墟

    亦名荣劳洞。即今广西靖西县西八十里荣劳乡。《清史稿· 地理志》 归顺州: “西: 荣劳墟。”

  • 南堂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为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明为首善书院,万历三十三年 (1605)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此建经堂传教。清顺治七年 (1650) 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此正式营建南堂

  • 温泉盐池

    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堡盐池。《元和志》 卷4灵州回乐县: “温泉盐池,县南一百八十三里。周回三十一里。”